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方式对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才艺培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早早就把孩子送去早教机构,到了一定年龄,送去培训班,学习各种技能。这样的做法好吗?赢在起跑线上的方式对吗?

  我的故事

  我5岁半的时候,就被母亲送进了小学,混在一群六七岁的孩子里,稀里糊涂地开始了我的学校生涯。因为年纪太小,明明是上课的时间,我会走出教室跑到操场上看别人踢毽子,还被同学们叫做“小破孩儿”。老师劝说我母亲,把我带回家去,但我母亲坚信我并不傻,读书不成问题的。我就这样开始起跑了我的求学生涯。

  书是读了下来,但是一个小小孩去学校早读书,显然还是影响了我的自尊心,直到成年以后,混在人堆里,我还是会不自信。

  我想早读书未必是件好事情,最起码因人而异。

  女儿的故事

  不幸的是,到了我女儿上学的年龄,我却也变成了当年的“我妈妈”。

  我女儿从小就个子高,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大很多,也很聪明。所以我认为无论从智商还是身体发育程度等考量,我女儿可以上学了。于是,也是在她5岁半的时候,我把她带回国内,送进了北京的一个小学:早上6点,孩子就要起床,坐班车去学校,班车要坐1个小时;中午,孩子只有40分钟的吃饭时间、半小时的活动时间;下午4点半放学,再坐1小时班车回家,然后写作业,吃饭,玩一小会儿,然后补习德文,最后上床睡觉。女儿压力很大,班上大部分同学在幼儿园就学会了拼音和加减法,有的孩子还会背诵乘法口诀,她什么都不会。

  她非常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丈夫也觉得我是在逼着孩子早点脱离童年时代,让她活在压力之下。那时的我有些盲目,想想当年的我就是这样熬过来的,就咬牙鼓励女儿坚持下去。

  虽然,我的女儿坚持下来了,但她过得很不愉快,大量的家庭作业,机械的训练方式,学校里的教学方式,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她非常不适应。

  她常常对我说:“妈妈,我们回德国吧,我想念我的小朋友和幼儿园。”

  有一次,孩子想多玩一会儿,我看看时间不早了,就要她写作业。她急了,对我说:“妈妈,我是个小孩子,我要玩,玩是我的权利。”

  回德国后,女儿进入德国小学,开始了完全不同的小学生生涯:

  德国的教育方法很独特,充满了游戏的味道。比如说数学,老师基本上只是强化孩子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鼓励孩子根据逻辑思维来进行数学的验算,不会做大量的练习题,也不用背诵加减乘除的口诀,他们一会儿学加法,一会儿学线段和几何,很多学习都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比如对钱的认识和运用等,虽然进度很慢,但是基础打得很深。

  德国的教育强调的是孩子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一起分析、思考、讨论,老师只告诉孩子们一个方法,剩下的是孩子自己去动脑筋实施,课外没有什么作业,老师给孩子布置一个问题,孩子们自己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寻找答案,或者直接去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惯,然后写一篇文章,不管语法对不对,句子通不通顺,只要内容是正确的,也是动了脑筋的,老师就会通过,而不是死记硬背,靠大量重复的练习来制约孩子的课外时间。

  女儿在国内小学的一年里,每天都被老师要求不举手不许说话,课堂上甚至根本不许说话,不许做小动作,在很多的“不许”中生活。而在德国,老师要求孩子们在课堂上要踊跃回答问题,参与老师的问题研讨,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刚入学的时候,我女儿一直很安静地听老师讲话。老师特地找我们谈话,问为什么Helen上课不喜欢说话?为什么不能主动参与教学互动?为什么孩子要那么安静地坐在那里?老师甚至用了“这么辛苦”这样的话来形容女儿上课时的表现。

  老师的话让我认真地思考起东西方教育的差异——

  我们的学校总是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不许说话,不许做小动作,老师说什么,孩子听什么,考试得有好成绩,才是好孩子。我们的教育方式只是强调孩子服从的一面,却完全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他自己的思维和思考方式,我们只要求孩子听话,却很少给孩子尊重和理解的机会。

  过了一段时间,我的女儿恢复了原来快快乐乐的样子,放学后三下两下就写完了作业,然后跑出去和邻居的孩子疯玩,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并没下降。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76243.html

相关阅读:幼儿怎样学英语更有效?
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艺术欣赏的能力
培养宝宝艺术气息的6个好方法
儿歌是儿童训练语言的需要
给孩子报兴趣班要避免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