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难免会犯错误,怎样引导才是最好的呢?本报结合两个典型案例,并请长沙市教科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的梁珊老师进行点评。
孩子是一面镜子,再现着父母的行为
长沙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每年都要接到大量家庭教育的咨询电话,其中不少家长因为经常打骂孩子而使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在长沙某化工公司上班的石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沿用老一辈传下来的教育经验:不打不骂不成材。所以,只要孩子有一点我们认为不乖的行为,比如到客人家里未经许可就自己动手拿想玩的玩具,或者在外面玩得太晚回家,就会受到严厉批评甚至挨打。渐渐地,孩子常常以一种敌视的眼光看着我,每次被打骂时小拳头都握得紧紧的,似乎随时准备还击。与此同时,他的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好好的玩具时常被他弄得支离破碎。”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转变,石先生于是向长沙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求助。梁珊老师建议他多与孩子平等地进行沟通,多宽容、理解孩子。有一次儿子不小心打碎了碗后,吓得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地看着石先生。石先生本想发火,但马上冷静下来,轻描淡写地对儿子说“下次小心一点就行了”,然后开始收拾地上的碎片。儿子呆了片刻,竟主动蹲下来,跟着爸爸一起捡。石先生在心里暗暗吃惊,因为以前打骂儿子时,他对父母总是持一种抵触的心理。“从这件小事上,我深深体会到宽容和理解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从那以后,我再没有打过他,也再没有看到他有过摔玩具的行为。”
针对石爸爸教子的个案,梁珊分析指出,“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问题上,家长应当持一种宽容的心理,应该允许孩子犯小错,并给孩子改过的机会,这样才能以理服人,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如果动辄打骂孩子而给孩子错误的心理暗示,并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过,让家长宽容并不是纵容,如果孩子屡教不改,家长该出手时还得出手。”梁珊老师认为,允许孩子犯小错,是一个合格家长必备的素质。
循循善诱,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与石先生不同,家住岳麓区咸嘉新村小区的赵女士因为教子有方,是所在社区里公认的家庭教育典范。
赵女士告诉记者:“我的儿子小禹因为贪玩,有时做作业为图省事就抄袭书后的答案。记得有一次,儿子在做数学练习题时,为了能提前和小区的同伴玩,就全部抄袭书后的答案。我在检查他的作业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我没有马上‘揭穿’他,而是以书写不规范为由叫他把这几道题重新做一遍。在他重新做好以后,我就问他,为什么这次和上次答题上有差别,上次是全对,这次却错了一道题,问他错题的做题思路也回答不上来。在我的追问下,他自己承认抄袭了书后的答案。这时,我也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鼓励他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做出这几道题。这以后,他再没有抄过答案了。”
梁珊认为赵女士处理儿子抄袭作业答案的方式很恰当,“孩子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只有让他自己犯了错误,在错误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他才能学到更多,成长更快。”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65509.html
相关阅读: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