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父母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将来能“成龙成凤”,在安排孩子的学习内容时常常盲目跟风。舞蹈、钢琴、绘画、外语、书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却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实际兴趣和爱好。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兴趣、爱好的选择上有较强的功利心,对一些与孩子考试、升学有关的,或是感觉上高雅的,就盲目地积极支持、鼓励,甚至是逼迫孩子去学。而对于一些孩子真正喜欢却不符合父母标准的,就盲目制止、否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使孩子的智能得到最大限度、最持久的发挥。当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往往能够全力以赴;相反,如果父母要求孩子放弃他极感兴趣的事情,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孩子必然与父母发生冲突,难以有所成就。然而,生活中总有许多父母无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行剥夺孩子的兴趣,其结果必然会束缚孩子的发展。下面的这个案例或许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小华从小就非常喜欢小动物,而且非常热衷于研究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初中时常常因为观察小动物而弄得浑身是泥。父母对此非常生气,觉得他不务正业,于是就想方设法阻止他去外面玩。父母希望他学钢琴,以便将来中考时加分。
开始,他总是趁着父母不注意偷偷地跑到附近的公园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一次,他把一个黑色的蜘蛛带回家后,父母大发雷霆,训斥他不应该把这么脏的东西带回家。爸爸还一脚踩死了蜘蛛,妈妈竟然摔烂了他积累了好几年的装着各种标本的“百宝箱”。那一刻,小华愣住了,回到自己的房间默默坐了一个下午。
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变得沉默寡言,父母为此非常发愁,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而小华的生物老师说:“小华这孩子特别聪明,如果好好培养,将来一定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生物学家。”
小华生物老师的话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深思。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会犯像小华父母这样的错误。像小华父母这样干涉孩子的兴趣,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危害。
一是父母对孩子兴趣的过分干涉会使孩子对自己的爱好产生片面的认识,认为自己没有眼光、没有本事,从而否定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变得没有自信。
二是父母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听孩子的解释,不从孩子爱好出发去了解孩子真正喜欢和感兴趣的,这样做既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还会使孩子觉得父母不能理解、尊重他,而产生逆反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就会学得更轻松、更快乐。他们也非常愿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不知疲倦。如果不去考虑孩子的爱好兴趣,而是强加给孩子父母认为应该学的东西,会使孩子失去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
三是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兴趣,强加给他们一些学习任务,就会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有些孩子本来对音乐不感兴趣,被家长“逼迫”着每天练琴,结果琴技总是没有提高,于是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开始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用“你怎么这么笨”等词语责骂刺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开始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则变得自卑并产生自闭倾向。
父母对于这一点要认识明确。遗憾的是,有的父母仍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多不愿承认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有独特的兴趣与爱好。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个父母强迫坐不住的孩子弹琴,以致孩子只得砸断自己的手指以示反抗。像这样不顾孩子的抗议,父母像催命一样催促着孩子去学自己不喜欢学的东西,都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爱好的表现,其后果可想而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62439.html
相关阅读:幼儿怎样学英语更有效?
儿歌是儿童训练语言的需要
培养宝宝艺术气息的6个好方法
给孩子报兴趣班要避免的误区
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艺术欣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