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九十年代末,全世界已有80%的儿童可以接种六种传染性疾病(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麻疹、破伤风、肺结核)的疫苗,但仍有20%的儿童不能接种这六种疫苗,以致于导致每年有二百万儿童死亡。这种现象不仅对偏远及贫困等缺医少药地区是一种威胁,而且对整个世界也是一种挑战。当有自然灾害等造成环境恶化时,甚至已经绝迹多年的传染性疾病也会卷土重来,加之国际旅游及商贸的发展,所以传染性疾病就象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九十年代初,美国研究人员看到一位母亲用香蕉安抚正在啼哭的儿童,由此想到用食物疫苗为儿童接种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让儿童免去了针痛之苦,又解决了往偏远地区运送疫苗困难的问题,因为它无需冷藏。所谓食物疫苗就是将某种基因导入植物中,即培植“转基因植物”,令其在植物的可食部分产生的疫苗。植物可以就地生长,价格便宜。又避免了因注射器消毒不彻底而带来的交叉感染。
所有疫苗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引发免疫系统快速消灭致病因子或病原菌,遏止病原菌的繁殖。接种初期,免疫系统发现疫苗中带入的外来生物后,会马上采取行动,动员所有力量,消灭外来入侵者。这种响应会很快平息下来,结果留下了所谓“记忆细胞”,这些细胞会保持警觉,如果发现病原体侵入人体,就会及时释放出整个“防御部队”。
某些疫苗可以终生有效,而某些疫苗(霍乱、破伤风)却要定期摄入,这对食物疫苗来说使用起来会更方便。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疫苗有一个缺点,就是疫苗微生物有可能复苏致病.食物疫苗含有抗原,但不带基因,无需提纯和冷藏。
食物疫苗具有粘膜免疫作用。很多病原菌都是通过鼻、口腔或其它开放口进入人体。因此,它们遇到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紧贴在通道壁上的粘膜。这些粘膜构成了阻止病原菌入侵的防线,食物疫苗直接与消化道内粘膜接触,理论上,它可以同时引发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这一双重效果可以有助于防御消化道内许多危险微生物,对抵抗腹泻病菌、轮状病毒、霍乱弧菌、肠毒性大肠杆菌有特效。上述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是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的。食物疫苗的研究已在动物身上进行了十年实验,在人体上也进行了小规模实验,结果表明食用疫苗是可行的。1997年十余名自愿者食入含良性肠毒性大肠杆菌的去皮生土豆,证明这一疫苗同时具有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的作用。3名自愿者食入带有B型肝炎抗原的转基因莴苣,其中两名显示出较好的系统免疫效果。究竟哪些植物可以通过转基因方式用来培植食物疫苗呢?每种植物都存在一些利与弊。土豆不需冷藏即可长期存放,但要烹调后才能食用,加热会使蛋白变性。当然,在南美某些种类的土豆也是可以生吃的。香蕉不需烹调,广泛生长于发展中国家,但香蕉树的成熟期要好几年,且成熟后的香蕉可存放期太短,易腐烂。西红柿生长较快,栽培地域广,但也易腐烂。存放这些食品的廉价方法(干燥)可能会克服因腐烂而损失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植物正考虑作成转基因植物,如莴苣、胡萝卜、花生、大米、小麦、玉米以及大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59225.html
相关阅读: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