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将来成才,强加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按大人要求或目的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如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企图让孩子掌握各种技能等等。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早早参加各种钢琴、绘画、跳舞等培训班。相关专家指出,培养孩子固然是好,但家长忽略了一点,缺乏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这样容易埋没了孩子的天性。正是家长单纯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强制孩子学习,出现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结果。
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活泼好动的,成长期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这些也是成才的关键。提醒家长别走进埋没孩子天性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一看到孩子发呆就认为是有问题
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什么都没做,家长会立马紧张起来,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训斥孩子是在浪费时间。专家指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虽然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专家介绍说,学习分两种状态,一种是“外显性学习”往往多表现为有意识方向性的学习,像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还有一种无意识学习称为“内隐性学习”。当我们认为孩子发呆或什么都没想时,其实孩子大脑是在整理、储存和加工一些信息。
误区二:单纯依靠智力测试智力
家长往往热衷于智力测试,单纯依靠测试来评价孩子。例子:圆圆快3岁了,妈妈觉得她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似乎差一些,与同龄宝宝比起来更有差距。于是带着圆圆去做智力测试,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伤感难过。其实那些所谓的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简单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从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造成伤害。专家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只能单一测出孩子的部分能力,落后于心理学的实际发展,容易误导判断,从而抹煞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误区三:“慢孩子”与“笨孩子”的概念
一些家长和老师通常把孩子学一件事情或接受能力比其他孩子慢,或到了新环境适应性慢等表现,就直接认为是“笨孩子”。相关专家介绍说,这些只是适应性低的表现,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举例说,“慢孩子”在学一首儿歌时可能速度稍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不能给孩子贴个“笨孩子”的标签。
总结:家长培养孩子成材,开发孩子的智力在注重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不能强加成人的要求或安排,注意避开埋没孩子天性的误区,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及活泼天性,发展更多潜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44471.html
相关阅读:10件小事毁掉孩子自信心!
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没有理想的孩子才会厌学
父母不要怕孩子内向
玩耍,是宝宝乐观个性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