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望孩子心里能够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家长要多讲规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父母可以这样来制定规则,并且执行规则,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1. 制定行为规则因人而异。
你最了解你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情况需要你作出不同的反应,适合一个孩子的行为规则未必适合另一个孩子。执行前务必认真想想:“我制定的规则能帮助这个孩子学习约束自己,并且今后有相同情况时能再次使用吗?是不是能够引导他做应该做的事、正确的事,以及如何去做?”
2. 注意肢体语言。
执行纪律可不光靠口头说,每个环节都得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这样你说的话才能够更好地被倾听和接受
3. 妥协一次就前功尽弃。
孩子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不会忘记他让你改变想法的那次经历,妥协可不是好事,千万别妥协!孩子总会钻空子找机会让你点头,如果你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原则,那你很难推行原则,更别说强加于人了。
4. 别和孩子讨论规则的细节。
如果必须要修改行为规则的某些细节,那么你得根据实际情况慎重考虑,不必和孩子讨论。
5. 不说“你麻烦大了”这样的话。
这话意味着什么呢?这说明父母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好用这句话来表达。这意味着可能会发生什么事,但是你并不确定。这句话会破坏孩子对你的信任,作为父母,你得知道你要做什么,并且脚踏实地地去做。
6. 告知行为规则时不用“好吗”结尾。
规则或者指示是一种陈述,而不是征询意见,务必使用肯定的口气。
7. 告知行为规则时,先肯定孩子,再说禁止的事情。
小孩子往往对你说的话的头几个词非常在意,如果孩子听到太多的“不许”、“不要”,那么极有可能,这种以否定词语开头的纪律规范会被孩子置之不理,他知道反正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让做,所以干脆从一开始就不理你。你不妨先告诉他能做或者可以做什么事。
有时候孩子只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为了不做错需要你先告诉他,你可以用肯定
的词语代替否定词语来告诉孩子如何做正确的事,比如你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
喜欢跳,你可以在蹦床上跳,但不可以在沙发上跳,来,我带你去蹦床。”
8. 成人和孩子的选择权。
和学习交通规则一样,孩子要明白哪些决定是可以由他自己来作的,哪些则是你给规定的,你可以这样跟他解释:“选择分成人的和孩子的,你穿什么去学校可以自己决定,去学校上学则是爸爸妈妈的决定。”你还可以把这个观点运用到你的要求中去,比如:“妈妈要求你上床睡觉了,你可以自己决定听什么样的睡前故事。”
9. 环境的力量。
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可以从环境学习中受益,就是说一个孩子不遵守纪律,父母对其进行教育,其他孩子可以从他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强化对行为规则的认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16014.html
相关阅读:请给幼童尝试的机会
如何帮助宝宝学习走路
培养注意力的五个方法
游泳训练可提高宝宝的智商
过度保护阻碍宝宝交往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