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行为习惯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及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家长需高度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习惯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包括饮食、起居、卫生等生活习惯,也包括举止文明、交往得体的文明礼貌习惯,还包括学习习惯、劳动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道德习惯等各个方面。有专家认为,这些主要方面的习惯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也就是说,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那么,面对如此庞大的习惯体系,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培养习惯要抓住关键期

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有一段特殊时期,其成熟程度最适宜于学习某种行为。就习惯而言,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在幼儿园。”“您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从幼儿园学到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也说明从小养成的习惯会追随人的一生——好习惯带来好人生。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差多了。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改正坏习惯就难了。例如,有些幼儿在家中已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但入幼儿园后,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影响下,很快就能改正。如果到了十多岁还偏食,矫正起来难度就很大。若到了成年,再纠正偏食,那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了。所以,好习惯要趁早培养。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习惯培养要方法对头

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儿童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从出生到成熟经历着几个阶段:婴儿期——出生至三岁;幼儿期——三至六岁前;学龄期——六七岁至十六七岁。每一个阶段,儿童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其主要的活动形式,标志着该阶段的特征。这些阶段又按一定的顺序,互相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必要准备,并为后一阶段所取代,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必然的发展和趋势。因此,在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时,必须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年龄采用相应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比如,培养两三岁的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的习惯。在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去吧!”这就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要求效果好得多。当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受到了称赞,下次肯定会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

充分利用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

这里强调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要求孩子有良好习惯,家长要以身示范。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对人热情、诚恳、文明礼貌,孩子就不会对人冷漠、粗鲁;父母爱读书,经常看书,逛书店,孩子也会爱看书。有位母亲平时说话时声音很大,一次她女儿和她说话声音也特别大。母亲说:“跟我说话,嗓门为什么这样大。”女儿的回答是:“跟您学的。”一位刚上幼儿园小班的男孩,中午午睡时总把脱下的外衣叠得很整齐。当老师表扬他时,他说:“我妈妈每次睡觉时总把衣服一件件叠得很整齐,放在一边。”可见,父母的言行在无形中构成了孩子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无声胜有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10270.html

相关阅读: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