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斯汀是个小娃娃,看这个小娃娃。
卡桑德拉是个臭小子。喂,臭小子!
爱伦有一个布娃娃,喂,小妞爱伦!
罗莎是一个笨蛋。笨蛋罗莎,笨蛋罗莎!
取绰号是小孩用来显示自己的威风,嘲笑别人的手段。一些小孩经常给别人取绰号,一些小孩从不这样做。他们可能在家里、电视或其他小孩那儿听到取绰号的话。有时听到孩子这样被人辱骂,我们会感到心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责骂取绰号的小孩,让他住嘴。有时候我们要很有耐心,才能等到被辱骂的小孩站出来保护自己。
如果我们进行干预,制止取绰号的行为,结果会怎样?有很多可能:1、受害人感到更加自卑,因为他被看成一个弱者;2、取绰号的小孩会瞧不起受害者,因为他要老师的保护;3、受害人开始依赖老师,向老师诉苦,而不是维护自己的权利;4、取绰号的小孩在老师听得见的时候,不再取绰号了,但是老师一走开,他还是不改;5、取绰号的小孩停止取绰号,大家成为朋友。
所有的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发生,第五个发生的可能性比我们通常认为得要高。事实上,不论你是否进行干预,多半会出现第五种情况。孩子的感情和情绪都是易变的,他们往往一瞬间就改变了。两个小孩一分钟前还是敌人,一分钟后就成了好朋友。我们曾经见过两个小孩打架,突然笑起来,然后又一起玩游戏,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另一方面,结果可能是其他四个。我们无法预知结果。
毫无疑问,我们大家都为这个问题而苦苦思索。我们希望孩子学会自立,自己考虑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但是我们也要保护他们感情免受伤害,造成心灵创伤,失去自信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根据我们的同情心强弱来作出反应。我们的个人感情和孩子们的感情因此掺杂在一起。我们为一个孩子的受苦而心痛时,我们就很难看清事情的全貌,客观地判断。
那么,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干预?这没有金科玉律,因为每个孩子,每个事件的情形都不同。但是,有一些通用的原则也许有参考价值。
1、有趣吗?如果孩子们在互相取笑,问他们是否只是闹着玩,大家都没有生气。如果大家都说是为了开心,闹着玩,那么你就可以容忍(除非他们说脏话)。特别是男孩子认为给朋友取绰号很有趣,就象他们喜欢打打闹闹一样。
2、是否当真?如果孩子们经常生气,想用绰号来贬损对方,你就应该阻止他们,向他们说清楚问题的严重性。此后,让每个人都注意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有人被当成取绰号的对象,鼓励他对取绰号的人说“不要再说了”,并确保加重他的要求的语气。
3、双方是否是不平等?有两个或好几个小孩叫另一个人的绰号时,双方的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拉帮结派或者孤立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做法,你应该毫不犹豫地设定一个界限,制止他们这样做。或者你可以通过支持被取笑的对象来“平衡”局势,和她一起面对那些起哄的人。然后,象第二点里面所说的那样,鼓励她对取绰号的人说“不”。
4、是否再三发生?如果有一个小孩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取绰号,而且他不喜欢这样,就很有必要做一个调查。那些性格粗鲁,率先起哄的孩子同样也可能因为经常被取笑而收到伤害。有些孩子表现得似乎毫不在意,其实内心很难受。我们的工作是保护每一个孩子,即使是不可爱的孩子,他们也许是最需要帮助的。
5、你要自己判断。 如果你听到的东西让你感到很不安,你就要进行干预。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话;鼓励“受害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认真倾听她的话语,让其他人感觉到她说的都是合理的。注意跟踪确保孩子们都互相尊重对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09089.html
相关阅读: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