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因为词汇量不多,有很多想法不能完全的表达出来。这时就需要家长们的正确的引导。及时纠正宝宝的语言缺陷,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家长纠正宝宝的语言缺陷存在哪些误区?
过于刻意地纠正
当孩子一出现结巴现象,家长便立刻纠正孩子,并且要求孩子重复妈妈的发音。其实纠正孩子说话结巴,家长不必操之过急,家长的耐心是最重要的。家长在日常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慢慢说话的习惯,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在肌肉放松时练习发音,让其放慢说话速度,延长说话时间,并进行反复训练。
嘲笑
宝宝想要表达但又表达不出来,把小脸都憋红了,妈妈看着就觉得十分好笑。有时候宝宝说话结巴,一些词语重复发音,妈妈竟然笑话宝宝还模仿起来。家长这样嘲笑孩子的说话方式,很容易让宝宝有自卑的心理,万一宝宝因为不想出糗而缄口不语,后果更是严重。
模仿宝宝发音
宝宝刚刚学说话,有时难免说得不准确,如果家长们为了好玩,一直重复宝宝的发音,将会把宝宝带入发音的误区。用宝宝早教机听儿歌、听故事,都是真人准确发音,能较快地纠正宝宝发音。家长们应该准确发音,与宝宝正常聊天,不能学宝宝发音,一旦宝宝学会错误发音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纠正。
过多使用短句交流
孩子说话断断续续,难以表达清楚,家长便让孩子用短句交流,这样似乎能够改善孩子说话口吃的现象。但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孩子过多地使用短句交流,一旦形成习惯以后就很难改变。而且人的思维是连贯性的,因而人们在说话表达的时候也是逻辑、连贯的。孩子思维与语言表达的能力是相互促进发展的,短句交流不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会对孩子的思维发展造成影响。
满足宝宝的无声要求
过分满足孩子的无声要求,只会延缓孩子的语言发展。如果孩子指着奶瓶,父母明白,宝宝饿了,想喝奶了,于是立刻把奶瓶递给他,其实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倒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别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满足他,慢慢他就养成懒得说话,只用肢体行为的坏习惯。
催促
孩子说话总是断断续续,想要表达的东西说不出来,搞到家长心里很是焦急。因此会不自觉地催促孩子说快一点,有时候甚至会严厉批评、大声训斥孩子“再大声说一遍!说清楚一点!”家长这样急于纠正往往很容易会适得其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287899.html
相关阅读:家长如何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宝宝呢-
孩子出现口吃时的教育对策
1岁7-8个月宝宝爱看的书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演说家
孩子发烧夜间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