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伴随着宝宝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但对预防接种的作用、程序和一些细节我们却很少了解,这次的“妈妈词典”我们就为你详细解释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目前帮宝宝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所用的生物制品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法,接种到宝宝身体后,刺激宝宝的免疫系统,使宝宝产生对抗相应的细菌或病毒的抵抗力(这一过程称为主动免疫),从而不得这种疾病。
宝宝的身体特点觉得他需要预防接种
宝宝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给他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他的防病能力,维护他健康成长。
常用的疫苗有哪几种?
计划免疫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乙肝疫苗、风疹疫苗及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疫苗。这些疫苗均属于必须接种的疫苗,大部分是由政府出资购买免费提供给适龄宝宝,接种时只收取接种费,但接种乙肝、风疹、流腮疫苗还需收取疫苗费。还有一些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甲肝疫苗等,在某些发达国家已列入了免疫程序。在我国,这类疫苗目前按“自愿接种,疫苗收费”的原则提供给需求者。
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在接种前掌握宝宝体质情况,如发现宝宝有过敏史,有癫痫(羊角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就不能接种。如宝宝患有湿疹,疥疮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营养不良,体弱等,暂时也不能接种,恢复健康以后再接种。
宝宝在接种前、后要注意什么?
宝宝在打防疫针前,家长要给宝宝洗一次澡换件干净衣裳(因为接种后一天内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向医生说清宝宝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宝宝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宝宝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宝宝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一两天就会好的,如果反应加重,应立即回医院检查。
预防接种证有何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中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免疫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点)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应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宝宝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检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223870.html
相关阅读: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
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