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一个个性发展的不稳定期,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1岁危机。这是因为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逐步的学会走路,他们身体的其他器官的活动技能也有了增强,活动能力的增强使孩子不再满足以前那种十分被动的完全由大人照顾的生活方式:吃饭由人喂,外出被人抱着,想要的玩具必须由大人拿给他。
现在他们想自己活动,自己做主。比如当他进入厨房时,看到案板上放的小刀,就立刻想伸手去拿。可是不行,“不要动,”大人会立刻禁止他的动作:孩子一转身,看到了煤气灶,便又想用手去摸一摸,或者拧拧旋钮。可楚又遭到了大人的禁止,还很可能被强行带离;孩子不满意了,接着可能就是孩子熬熬大哭的声音。孩子不明白:“为什么小勺子可以动,而刀子却不能动?”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疑问,也不能明白大人的解释。
孩子追求独立性的意愿和他们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常常会使孩子感受到一种挫折感,由于孩子追求独立性的意原会一次次的遇到来自大人的强力阻挠和限制,于是孩子感到了极大的不满意,他就变得很固执、任性,就一次又一次的进行新的,不屈不挠的尝试和抗争。这时常听到大人在说,这孩子现在怎么变得不听话了,
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很大,什么都想动,什么都想摸,所以照看者要对孩子的安全给以特别的关注,防止他们触摸具有危险性的东西或者让他们进入到有危险的环境里。但是绝不能因为为了安全就给孩子过多的限制和禁令,大人要学会调整和孩子相处的关系,耍尽最满足孩子追求独立的意愿。
对于大人来说,有一个观念改变的问题,应该学会不是代替孩子或者为了孩子做事,而是和孩子一起做事,一起行动,让孩子参与其中。凡是孩了愿意并且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就应该信任孩子,让他们去尝试。如果孩子想用小勺自己吃饭,就帮助他给他小勺让他自己尝试,尽管孩子的动作可能很笨拙,把饭撒的到处都是,也要给孩子以鼓励,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做的不好而限制他们或者代替他们去做。也不要为了房间的整洁而限制孩子去摆弄书啊、玩具啊、等。
还应该利用各种场合给孩子提供自己选择的机会。例如在给孩子穿鞋时,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你想先穿那一只脚,就把那只脚伸出来。”外出散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散步的路径等,这些都可以使孩子希望自己独自尝试的意愿得到满足,由孩子自己选择,他会感到自主权在他自己手中,便会更加积极地参加。
对于1岁多的孩子来说,做父母的有时很难断定该让孩子做什么或者该鼓励什么和禁止什么,但是只要是合理的,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活动基础上进行的,由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愉快地进行的活动,都会使孩子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滋发孩子的快乐情绪,对孩了的个性性格发展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084387.html
相关阅读:10件小事毁掉孩子自信心!
玩耍,是宝宝乐观个性的催化剂
没有理想的孩子才会厌学
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父母不要怕孩子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