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马来西亚光华日报报道,宝宝有些怪异的自虐动作常让家长感到不安。专家表示:大多数自虐行为要等到4岁以后才会逐渐消失,家长们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孩子这些行为,给予更多的关爱。
不同年龄的自虐行为
宝宝们常见的自虐动作每个年龄层不一、原因也各异,常见包括:摇头、撞头、打头、打滚、捏自己、抓头发、扯耳朵……,一岁以下婴儿摇头晃脑多为
正常律动,有时只是习惯性动作,不一定有什么意思。通常出现于宝宝六个月大前后,由于此小宝宝已能感受到规律的节奏,开始随着音乐的节拍摇摆起舞,除了摇晃外有时也会忘情出现大动作,如打脸、敲头,主要出现在宝宝想睡或受挫折时,应视为一种自我安抚。但此时大人们若对其怪异行为有反应,大惊小怪,则会引起他的兴趣而乐此不疲。
但最让家长头疼的是,较大宝宝出现的自虐行为怪癖,其原因通常是良性的,无伤大雅。一般来说,虽然宝宝经常将头撞于硬物上,但脑部通常没有损害。
1-3岁幼儿常见之“神经官能症”
此外,宝宝脾气不好生气时,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还不是很能用语言完整表达其愤怒,有口难言、气爆了时,只有以自虐行为发泄不满情绪,或引起大人注意。最常见的是生气时欲哭无声,要憋气很久换气了才听到哭声,而憋气不呼吸,时间若太久(超过30秒),脸色就开始发青而变黑,一般哭声一出就会转危为安,脸色也红润起来。
若宝宝哭时,脸、指甲、嘴唇容易发青发紫,就要检查排除会发绀的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它呼吸道异常所造成的器质性疾病,而这即为所谓婴儿屏息发作(breathholdingspell),单纯的憋气是良性的,虽有时甚至可能缺氧而痉挛,但还是很少真的会造成严重窒息,而引起后遗症。这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呼吸方面的神经官能症,1-3岁的孩子较为常见。
当宝宝的情绪受到刺激,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感到疼痛等因素刺激时,脸就会变得肿胀、通红。最初宝宝会哭叫,随即因过度换气之后屏气、呼吸暂停,因为没有氧气的吸入而缺氧,宝宝的唇色由红色转为紫色。甚至出现四肢强直抽动数分钟,然后重新开始呼吸,肌肉放松,神志逐渐恢复。通常随着年龄增长,发作次数会减少,约在3-4岁时症状会消失。
4岁后症状逐渐消失
大多数自虐行为等到4岁以后才会逐渐消失,但若4岁以上仍持续发生,或自虐严重到造成身体受伤,甚至出现语言、心智发展延迟的倾向,以及如果发作太过频繁而且是最近才有的动作,或会无缘无故自虐,而停不下来,就必须警觉可能有头部的疾病,也可能是个性上或情绪上有问题,以及有些智障或自闭症的孩子,也会有同样的行为。
此时,可带宝宝到大医院寻求小儿神经科和心理医生的协助判断,以及必要时作电脑断层等检查,排除颅内是否有病灶。小孩打头有时是因为头痛、中耳炎等问题,可先让儿科医师检查一下有无中耳炎等情况。此外,有时因过敏体质如异位性皮肤炎,会发痒,尤其热时,搔抓拉扯身体会发痒的部位,若症状加剧会继而抓狂生气。
查明原因寻求解决方式
宝宝为何会出现自虐?首先需查明原因,而预防孩子情绪方面的刺激是最重要。孩子情绪压力的来源,有时是因自我要求高没能达到满足,或受到不当的责骂造成,需要大人适时引导并耐心安抚,使孩子的情绪得到平缓。
一旦孩子生气时,家长不用惊慌,也不可责罚、怒斥孩子;尤其不要刻意去纠正他,易引起反效果。及时的安抚有几种方法:如换个环境转移宝宝注意力;可把他抱起来到外面走走看看;避免使用体罚的方式。让他打枕头等不易受伤的物品供他发泄情绪;同时也把宝宝床的四周包上保护垫,或将婴儿床固定以免床滑动而发生危险。
如果让宝宝发现自虐这招管用后,会经常以此要胁父母予取予求。因此虽然很难做到视而不见、处变不惊,但父母还是务必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意是否会丢人现眼,以爱心、关心与耐心来面对处理。要让宝宝知道一点,就是这种自虐行为并无法如愿使他得到想要的。另一方面也要有其它不会痛的方法是行得通的,如平时要对他进行正确的教导、学会用语言的方式来表达;一段时间后,他的自虐行为就会慢慢地消失。
以平常心看待孩子行为
家长们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孩子这些行为,一般这种习惯会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而自行消失,此时家长所能做的就是一方面注意宝宝的安全,并花时间在孩子身上,让他得到满足的关爱。对于年纪幼小尚无法随心所欲的宝宝,做不好、发脾气时,要轻声告诉他不要着急,可先示范给他看,再让他自己作一次,若能顺利就稍加奖励。孩子异常的行为,有时只是希望能引起你的注意与关心。
此外,当发觉孩子出现以下这些情况时,便要及早就医以免延误诊断治疗时机,而产生后遗症影响孩子正常生理心理发展:
1。宝宝固定只抓或撞击头部一侧,很可能是耳朵发炎的症兆。
2。超过4岁了还经常自虐且时间很长。
3。孩子猛撞头部已肿胀受伤。
4。有持续性的不自主运动,且出现发展延迟的现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081559.html
相关阅读:游泳训练可提高宝宝的智商
如何帮助宝宝学习走路
培养注意力的五个方法
请给幼童尝试的机会
过度保护阻碍宝宝交往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