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孩子“成长”or“毁灭”
竞争残酷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家长们早已切身感受到由于竞争带来的压力。从孩子上小学,甚至从上幼儿园起,父母们就开始为孩子的前途担忧了,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不要被激烈的竞争淘汰。但是,这种急迫的心情和恐惧的心理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助长了竞争和功利的短期教育行为,这种急功近利,以追求名利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的价值取向,严重背离了教育育人的宗旨,最终的牺牲品是我们的孩子。而缺少人文关怀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缺少思辨和创造力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
竞争从本质上来讲意味着不平等,只有最好的才能站在领奖台上,获得自我完成的满足感。对于其他人,都要面对失败的打击,这对一个6到12岁的孩子来说,挫折感是巨大的。我亲眼看到一个小女孩因为输了比赛痛哭流涕地被他爸爸抱着离开了比赛现场,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在没有心理抵抗能力的情况下反复去经受失败的考验?难道我们要等到孩子的心灵伤痕累累难以治愈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的愚蠢?孩子难道是我们的实验品而且可以终身保修?
任何形式的竞争在最终阶段都是与自我的较量,只有在对自我有批判意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了解自我的弱点,才有可能进一步去面对自我。让孩子们了解自我是教育的人文关怀的重要课题,了解自我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急功近利的形式获得。
中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普遍过度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老师拼命地教,家长也卯足了劲儿让孩子去学,忽略了对学习方法的探求,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对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更加缺乏对自治力的培养和对精神层面的关注。
了解儿童,关注儿童心灵的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身心发育都不成熟,如同一棵正蓄势待发的小树苗,特别需要家长,教育工作者给与他们正确的关注和必要的保护。
作为有思辨能力的成人,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行为和固有的观念,父母为了孩子好可以奉献一切,但是做什么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我们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吗?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是他们需要的吗?我们除了关心成绩,关心过孩子的幸福吗?在孩子感到迷惑需要倾诉和指导的时候,有谁能为他们敞开心扉呢?我们能永远替孩子决定该走的路吗?我们有权利替孩子选择他们自己的生活吗?父母的责任是什么呢?我们是否能够时刻保持警惕的心,思考我们的言行和周遭所提供的信息?在教育培养孩子成人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以开放的心来对待新的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信念?
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早已发现,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其各自特定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不同于其他人的、唯一的个体,他的成长和心灵的发展除了遵从普遍的规律外,还遵循各自的敏感性。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各种原因往往疏于对孩子的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了解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从小在强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不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以适应竞争社会为理由的各种评比、竞赛、选拔、培训,实质上是漠视儿童身心健康,拔苗助长,将导致无数的孩子心灵的扭曲。成人在对孩子没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把握孩子在竞赛中得到愉悦的感受,最好慎重参与竞赛,不如选择那些更具娱乐性的活动。
让孩子健康、自由、充分地成长是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花心思去想去琢磨的,也需要家长和教师观念的改变,教育孩子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件事,要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努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068412.html
相关阅读: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