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焦虑
人对于陌生事物常有一种恐惧心理,叫做“陌生焦虑”。宝宝见到陌生人或者到陌生环境都会退缩哭闹,何况医院不是宝宝熟悉的地方,医生不是宝宝熟悉的人。面对不曾见过的奇怪的设备仪器、戴口罩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无论多么胆大,宝宝都会产生陌生焦虑,都会怕。所以,很多宝宝还没有打针就怕得哭了,打针的疼正好让他把心里的怕哭了出来。
心理感染
看见别的小朋友打针哭,宝宝会受到感染;在宝宝打针前,妈妈的担心也会感染宝宝,造成宝宝紧张。你对宝宝的过度呵护,将导致宝宝软弱而害怕打针。
心理暗示
平时可不能常这样吓唬宝宝:再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针;快吃药吧,要不就该打针了!这都会给宝宝一种暗示:打针是很可怕、很痛苦的。有的妈妈这样说的时候,还会做出各种痛苦的表情,给宝宝的消极心理暗示就更厉害了。
心理泛化
宝宝如果有过不良体验,如某一次打针不顺利,留下很疼痛的经验,就会心理上形成泛化。因为当时是一个穿白大褂的人打的针,宝宝就会对所有穿白大褂的人都害怕起来,看到他们就先想到疼痛,再打针就更怕了。
心理期待
人对一件事的心理反应强度与心理期待成正比。可爱的,会因为期待变得更可爱;可怕的,会因为期待感到更可怕。从开始说要去打针,到去医院的路上,然后是在医院等候,其间期待时间越长,宝宝就越害怕。
心理强化
初次打针难免有些疼痛,后来在上述种种心理因素影响下,打针与痛觉的神经联系一次又一次被强化。于是,疼痛的感觉在宝宝的心理上放大,本来并非多么可怕的事变得非常可怕。
淡化宝宝恐惧感的5种方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043451.html
相关阅读: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