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和玛丽对他们的孩子迈克尔进行了依附性教养,迈克尔现在3岁了。玛丽曾经讲述过一个例子,她认为这个例子反映出与孩子的亲密情感十分有助于他们对孩子的管教:“一个晚上,安德鲁很晚才下班回家,这种情况已经持续整整1个星期了。我们播放了迈克尔最喜爱的录像片《音乐之声》,大家都坐下来一起看。迈克尔尽管只有3岁,却具有让人难以置信的沟通本领,但有些时候他仍然没法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想说什么。影片开始几分钟后,迈克尔相当生气地叫道:‘关掉!’我们感到很惊讶,对他说:‘可是你很喜欢这个电影啊。出了什么事?’他回答道:‘把它关掉!’并且开始把他周围的那些玩具用力地扔出去。我于是建议他:‘迈克尔,为什么不跟爸爸一起坐在长沙发上看那个影片呢?’他回答说:‘不,我不要有个爸爸。’安德鲁和我相互看着对方,都感到迷惑,迈克尔一直是很喜爱他爸爸的。因此,虽然我们非常想看那部影片,我们还是关掉了录像机,然后询问起还在生气的迈克尔。我们问他是不是影片里的情节让他感到不高兴,他说不是。然后我们再问他为什么不肯跟爸爸一起坐在沙发上,这时他更生气地回答说:‘不,我不要有个爸爸。’这时迈克尔正处在大发一通脾气的边缘,他紧挨着安德鲁,站在地板上,踢着长沙发,好像是要安德鲁叫他停下来。安德鲁没有对迈克尔的这些坏行为大发雷霆,而是对他说:‘你帮爸爸一起修理一些工具,好吗?’顿时,迈克尔的整个脸都亮了起来,他答道:‘好的,我喜欢做这件事。’安德鲁接着又说:‘我还以为你不要有个爸爸了呢。’迈克尔回答说:‘我其实是很想有个爸爸。我要爸爸,这样我就可以和他在一起。’”
“我们想起来,这是整整一个星期以来安德鲁第一次在迈克尔还醒着的时候回到家里。一个小孩子又如何能够像成年人那样说出这样的话呢?‘对不起,爸爸,可不可以下次再看这部影片?我已经整整一个星期没见到你了,我真的很需要和爸爸待上一段时间。’他当然说不出这样的话,但他在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中,迈克尔帮着爸爸修理工具。迈克尔很专心,也很合作。在这个夜晚快要结束的时候,迈克尔开始疲倦了。在他将要进入梦乡之前,他对爸爸说:‘谢谢你和我在一起,爸爸。我爱你。’”
“那个夜晚就这样整个地改变了,因为我们把时间投入到了解决迈克尔行为的根源上。当时我们差点就要惩罚他,或者因为他的卤莽而不去理他,但是我们感到他的行为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出原因。就像我们在他婴儿期就已经习惯于对他发出的暗示作出回应一样,这时我们也需要找出他暗示背后的原因。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在这一次重要的养育考试中遭受失败。我们认识到,尽管我们在迈克尔的婴儿期就已经实践了依附性教养的思想,这种教养方式还需要继续进行下去,而且我们的教养原则必须始终运用于他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特点上。如果那个晚上我们不是去寻找迈克尔行为背后的原因的话,我们就会播下沟通破裂、漠不关心的种子。这种方法并不只是简单地、漫不经心地采用所谓的‘现代方法’来问出孩子的情感,然后再来谈论一番‘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对孩子的关心中带不得任何虚情假意,因为孩子是能够看出这一点的。”
不要充当外行的心理学家。如果你刚刚完成心理学入门课程,或者刚参加了最近的教养孩子的培训,然后装得很有经验地去问孩子:“那件事让你感觉怎么样?”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尤其是10多岁的孩子,能够觉察出你根本不在行。他们很可能会讨厌你把一些外行的方法用在他们身上。最好的情况是,他们可能感到很尴尬;而最坏的情况是他们被激怒了。你应该采用你自己的个性化方法来了解孩子的情感。如果你确实要采用书上或其他外部资源中的各种技巧,也应该循序渐进地慢慢展开,要使这些技巧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使用你自己的语言和沟通方式。
避免掩饰情感。肤浅的人往往由于羞怯而逃避深厚的情感关系。如果你有福气生了一个情感深厚的孩子,而你对他总是作出淡淡的回应,你们之间很可能就会拉开距离。有一天埃琳的小兔子死了。她难过得心都碎了,但还是来告诉我她那悲惨的发现,我当时正忙着。我本应该首先关注她的情感,其次是小兔的死,最后才考虑她给我添的麻烦。可是我没能这么做,而是蹩脚地搪塞她说:“我们给你重新买一只。”这其实是一种掩饰,是面对深厚情感的一种拒绝。我没有去关心埃琳心里的悲伤,而是作了一个经济上的补偿,就好像有了一只新兔子就会管用似的。我的这种掩饰不仅鼓励了她去隐藏自己的情感,而且还为她示范了一种浅薄的态度:我们生活在一个用完即丢、一次性的社会当中,破碎的情感可以通过重新买新的东西来很快地治愈。埃琳的悲伤实际上带有负疚感,因为小兔子在死去的时候没水喝,而给他水喝恰恰是埃琳的任务(过后,睡觉前躺在床上谈话和祷告的时候,她把心中的负疚告诉了玛莎)。要帮助她消除这些沉重的负疚感,就必须仔细地去倾听她的诉说,而且要设身处地地向她提出一些忠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037218.html
相关阅读: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