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过了一半,原本盼望在家“好好度一夏”的小田,突然变得十分烦躁,甚至还表示想“早点开学了”。据了解,类似小田这样的想法,在一些学生中较为普遍。
教育专家认为,从盼望暑假快来,到希望早点开学,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应该引起家长高度重视。
将孩子关在家并不明智
暑期安全,当然是头等大事。不过,一些家长为了安全索性把孩子关在家里,显然也不是明智之举。一位女生说:“暑假开始,妈妈帮我在日常生活上的安排真可谓‘宾馆搬家’,冰箱里堆满了我喜欢吃的冷饮、西瓜,午饭也非常丰盛。不过,妈妈就是不让我出门,前几天同学约我去游泳,结果被妈妈‘弹’了回来。尽管我说是去室内游泳池,而且几个同学一起去,安全没问题。但妈妈就是坚决不同意,还频频打电话查岗,弄得我好没趣。这个暑假,过得也太单调了。”
一些教育心理学专家表示,家长认为孩子在家里最安全,但他们没有想到,孩子往往会在这种足不出户的环境中产生不安和烦躁情绪,表现出不耐烦,脾气急躁等,对这种暑期“情绪感冒”,忙于工作的家长要有所察觉,不能听之任之,而应采取加强与孩子交流或转换生活环境等办法,调节孩子的心理,疏导急躁情绪。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安排自己的暑期生活,使他们能利用暑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和才干。
精神营养成为稀缺品
在一些家长眼中,暑期就是让孩子玩一玩,而另外一些家长则把暑期当成补习功课的“第三学期”,他们关心的仅是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学习需求,却对孩子的心理需求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一位初一男孩抱怨说:“当他们把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买回家时,我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除了物质满足之外,他们对我的想法和心理需求都不了解,这不是通过吃冷饮就能解决的。”
对此,七宝明强小学校长吴国丽认为,在暑期,孩子的交际空间相对学校生活反而缩小了,由于独处的时间较多,缺少与同伴的交流机会,心理危机现象反而处于“多发期”,因此,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而且要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应当抽出更多的时间,尽量多与孩子接触,创造思想交流的机会。民立中学校长曹斌则指出,对中学生而言,家长在暑期所要关心的不仅是功课,而且是思想上的开导,暑期不应成为精神的真空地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031174.html
相关阅读:孩子说: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孩子成长始于模仿
让孩子学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
妈妈,别以为我听不懂你的话
刚出生的幼儿的聪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