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话敏感期,大概是孩子4岁左右开始进入的。
大约三个月前开始,豆豆经常把“屁股”这个词挂在嘴边,说什么都要加上这个词,每次说完就会哈哈大笑。比如:画画时,他会说:“我要用这个屁股颜色画个屁股赛车。”生苗苗的气时,他会说:“苗苗是个大屁股。”甚至有时,没事也会屁股屁股的说个不停。
不知他为什么对这个词情有独钟,也许是从花园宝宝里的依古比古演化来的(他好像提过说的不是屁股而是比古),或者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也这样说(有次接孩子时听到班上的孩子也在说大屁股)。不管怎样,反正他就是跟这个词较上劲了。
豆豆刚开始这样说时,爸爸立刻告诉他:“这个词不好听,不要再说了。”但是没有效果,于是爸爸也就随他去了。可是阿姨接受不了,每次豆豆一说,阿姨就会反对:“哎,别说这个,多难听啊。”可是豆豆反而更高兴,屁股屁股的说个没完。
爸爸后来对阿姨说:“你越是反对他,他就越要说。他要用这种办法刺激你,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游戏。所以不要理他,以后慢慢地就过去了。”
但是,这个“慢慢地”还真是慢啊,过了两个多月还没有结束。阿姨已经从最开始的反应强烈变为后来的泰然处之,可是豆豆还是乐此不疲。于是,爸爸也尝试了一些办法。爸爸对豆豆说:“咱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下次豆豆再想说屁股的话,就用苹果来代替。如果说错了,就刮下鼻子。”豆豆一听就乐了,马上就试验起来,不过这回倒好,说的是:“苹果屁股。”爸爸只好刮他一下鼻子,可是豆豆仍然屁股苹果、苹果屁股的没完没了。得,这个办法失败了。
接着,爸爸给豆豆讲了个故事,故事里有个女巫想毁灭一个小镇,就引诱镇里的人们讲脏话。这个故事似乎起到了些作用,豆豆此后虽然还说屁股,可是说的少多了。倒是苗苗偶尔还说(苗苗对脏话的敏感性似乎来得晚些),这时豆豆就会告状:“爸爸,你看苗苗不讲礼貌。”呵呵,他现在倒成了监督员了。
一方面是苗苗对屁股的兴趣没有那么强,另一方面也是有了对付的经验,苗苗对于屁股的执著很快就消散了。这个“脏话敏感期”持续三个多月后,终于到了尾声。
素儿??可以看出,相同的方法在不同孩子的身上效果会很不一样。亮亮现在还在用替代法,把“讨厌”说成“淘气”,改正了不少粗口习惯。不过,虽然一个方法行不通,但一定难不倒善于引导孩子的豆苗爸。一个智慧而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带来如此明显的触动和转变,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厌烦说脏话这件事情,向往友好、快乐的氛围,绝对是标本兼治的好方法。早教网
幼儿一方面年龄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头脑里没有是非对错观念;另一方面他们好动、好奇,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物充满兴趣,模仿和探索是他们基本的学习方式。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最初的脏话大部分属于无知的模仿。他们对说出的脏话或脏词的意义不理解,只是觉得新奇、有趣,“好玩”而已。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说脏话可能已经知道脏话的含义,理解并会使用脏词,这时说脏话就变成有意识的行为,长此以往就会变成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要矫正幼儿已经理解脏词的意义后有意识说脏话的习惯,其难度要比改变最初单纯的模仿性脏话更大。说脏话不仅影响幼儿的语言学习,而且影响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和周围成人的语言构成了孩子语言学习的环境。预防孩子说脏话,不让孩子形成说脏话的习惯,首先要“清洁”家庭语言环境,成人要注意自己语言的文明和修养,为孩子文明语言习惯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
由于说脏话是一种有害的、不被文明社会所接受的偏差行为,因此我们对于孩子说脏话的行为应当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当我们第一次听到孩子说脏话的时候,一定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抱着欣赏的态度:“哎哟,我们宝宝会骂人了!来,宝宝,再说一遍,说给你爸爸听听!”成人的这种“肯定”的反应事实上就成为对孩子说脏话的强化,会导致孩子形成说脏话的习惯。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实际上都是在父母“不经意”的纵容下形成的。
文中提到“不要理他,以后慢慢地就过去了”,这实际上是运用了行为矫正中的“消退”原理:任何一种行为,如果一连发生多次,都未能带来满意后果,其行为的强度就会逐渐减弱,最后不再发生。有意地忽视不当行为,对之不直接作出反应称为消退。消退适用于刚形成或出现不久的偏差行为。要注意的是消退只能用于不良行为。对于幼儿萌发的良好行为,如果我们没有给予及时的积极强化,同样也可能被消退。例如,毛毛晚上睡觉前到厨房和妈妈道晚安,这是幼儿园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但是,妈妈忙着干家务活,头都没有抬一下。毛毛愣在那里,又说一声:“妈妈晚安。”妈妈说:“快去睡觉!”第二天晚上,毛毛还是来和妈妈道晚安,结果仍是“石沉大海”,没回音。自此以后,毛毛再也不对妈妈说晚安了。所以,成人的态度既是良好行为养成的重要因素(例如鼓励和支持),也是不良行为习惯的源泉(例如置之不理)。
当我们第一次听孩子说脏话,一定要予以消退,决不能把它当做孩子的“进步”或“好玩”来欣赏。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孩子可能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而采用不恰当的方法,例如用“笨蛋”、“傻瓜”之类的词语宣泄怒气。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告诉孩子“挨骂”以后的不愉快的体验,同时教给孩子一些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宣泄消极情绪或对人有意见时的表达方法。
对于孩子已经形成了的有意识说脏话的习惯,可以采用消退、惩罚和积极强化、区别强化相配合的方法来矫正。因为消退和惩罚虽然可以用来消除不良行为,但不易让个体积极地表现良好行为。应当配合积极强化、区别强化的方法,来消除不良行为,建立良好行为。所谓区别强化,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当个体的某种不良行为次数减少时,即予以强化,最后使这种行为不出现或出现次数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体到孩子说脏话的案例,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建立协议的方法,例如如果在一天之中没有说脏话,就给予积极强化,给予表扬或奖赏。早期教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童的不良行为往往是由简单的不良行为经长期塑造而形成的。不良行为的矫正,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往往比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还容易出现反复。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1029142.html
相关阅读:家长如何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宝宝呢-
孩子出现口吃时的教育对策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演说家
1岁7-8个月宝宝爱看的书
孩子发烧夜间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