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和矫正方案
一 被矫正幼儿情况介绍
小雨,男, 5岁。 他在班级表现较强的攻击行为,具体表现为;争夺玩具,咬人,踢打同伴,有自残行为,上课经常 吵闹,打断教师讲话。
二 行为分析
影响攻击因素很多。有;
1 直接外因
(1) 挫折:有段时间小雨受到轻视,情绪易激动,喜欢惹是生非来吸引同伴和老师的注意,对同伴进行攻击。这是孩子吸引旁人注意的方法。
(2) 挑衅:小雨是个调皮的孩子,他犯错时,难免受到同伴的轻视而伤自尊,尤其在个头相当的男孩面前,他有敌意性偏向,从而进行报复。他主要针对某些同伴实施攻击行为。
2 背景因素
(1) 家庭环境冲突等问题
小雨爸爸脾气较为暴躁,小雨稍有不对就用棍棒教育,父亲的这种行为强化了幼儿的错误观点:攻击行为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可行性为,从而导致了幼儿的攻击行为。
(2) 暴力性的大众传媒和游戏
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认为,通过观看电视或电影上的暴力行为,即使是年幼的儿童也会习得攻击他人的种种方式。小雨家里有很多《奥特曼》之类的日本电影,里面有很多血腥的剧情,又没有合适的引导,的确影响了孩子的生活,例外和同伴哥哥玩攻击性游戏,和喜欢惹事,爱打架的同伴在一起,也学会一些攻击行为。
三 行为矫正
1 给他宣泄的机会 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让他发泄自己的愤怒。如增加激烈的消耗体能的对抗性体育活动,拍球,抛纸球等。
2教师给予适当关爱,使之受到关注。给予积极的情感,同情,幽默,关心。于此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好度,适当的给予惩罚。
3加强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提高与同伴的沟通能力。如多帮助同学,多为班级争光,教师给予赏识教育
4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家长要提供和谐榜样,做到言谈举止文明,要注意引导孩子看一些乐于助人,有好相处的电视节目或故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1188900.html
相关阅读:语言游戏-可爱的小动物
托班综合教案:玩泡泡
主题《你变我变大家变》反馈
纸宝宝洗完澡
小小运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