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及分析:
一、提前渗透和熟悉材料:
趁着午睡时,我就把材料准备好了,孩子们午睡起床后,就对这个天平和几团彩泥很有兴趣,走过来走过去时,总是歪着头看了又看。
分析:
看得出幼儿很期待接下来的活动,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激起幼儿的好奇心,是活动成功的第一步。
二、猜想:
活动初期,幼儿对于各种形状的几块不同彩泥分别进行了猜想,有说一样多,也有说不一样多的,但都是凭感觉来说话,觉得这个长长的大,这个红色的应该大。
分析:
有了猜想,若想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那么很自然的就要动手试一试,为下面的动手操作做好了铺垫,幼儿在进行动手操作时心里也有了目标。
三、验证:
为了能让活动进行得更顺利,我先带领幼儿一起来试一试,幼儿们看得特别认真!我特意挑选相同重量的两种颜色的彩泥,让幼儿看清楚,两块泥是一样重的,再亲手变给孩子看,红色变成了条形,绿色变成了圆片,我把两块泥举在手里,让幼儿猜,你觉得这次把它们放在天平上,会怎么呢?幼儿仍然怎么猜的都有,我没有把它们放上去,而是给幼儿布置了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并引导他们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分析:
我特意强调了,这两块泥在第一次称重时是一样重的,这样为幼儿做了适当的铺垫后,幼儿能够抓住重点去做试验,而不是随便的两块泥就可以称了。
四、操作实践:
活动开始了,幼儿捏一捏、称一称、记一记、变一变,实验做得特别投入。但在我观察的过程中,仍有一大部分幼儿在两块泥没有一样重的情况下就变来变去的,根本偏离了原有的教育目标。
分析:
我想可能是我在课前准备的多了,没有让幼儿看到准备泥的过程,直接给幼儿呈现了两块相同重量的泥,这样,在幼儿实验的起步便遇到了问题。因此我及时让幼儿停下了手里动作,再一次强调并演示了怎样取泥,不要忙着捏形状,一定要先称出一样重的彩泥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实验。
五、问题调整:
活动再次开始,幼儿们不再忙着捏了,而是一个个排队等着称重,得到了两块相同重量的泥后,才记录了下来,经过一番努力,一部分幼儿的试验做完了,也按照结果记录下来了,还有一部分幼儿没有完成。
分析:
幼儿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结果也不一定会尽如人意,有的成功了,结果与预设的目标是一致的。有的得出了结果,但不知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他的记录有时一样多,有时不一样多。还有的小朋友仍是一片混乱,什么结果都没有。但经过这样的活动,能看到幼儿的能力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说明所做的努力值得。
策略与反思:
一、通过今天的活动,使我觉得组织活动,一定要找到幼儿的兴趣点,思考怎样的形式,适合怎样的活动。幼儿又爱玩,又能发展能力。不能怕孩子把东西弄乱,就不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二、幼儿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发展比较好的幼儿可能老师一说,他就会做了。有的幼儿可能看看别人示范也就会了。同样也有的幼儿需要老师费很大劲儿,反复进行指导,纠正也不一定能很快明白。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要有耐心,和幼儿一起努力,只要他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提高,也就是幼儿发展的过程。
三、在活动之后,要对幼儿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让幼儿看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并对活动更有兴趣。
四、针对教育活动的情况,可以在区域时进行补充,尤其是对那些能力稍差的幼儿,在区域时,可以进行个别指导,有助于幼儿能力更快提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1136059.html
相关阅读:纸宝宝洗完澡
语言游戏-可爱的小动物
小小运输员
主题《你变我变大家变》反馈
托班综合教案:玩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