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异乡求学的女孩,每年寒暑假从来不回家,可她并不是利用假期去打工赚学费,也不是刻苦用功温习功课,而是一个人去远方旅行。
母亲常常会在牵挂中收到女孩的来信,手写的,很长。女孩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给母亲描述当地美丽宜人的风光和风土人情,欣喜欢快的心情像风中的笛声跃然纸上。她也会用大段的笔墨描述生活起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吃了什么食物,穿了什么衣服,看了什么书,事无巨细。女孩用白描的手法,让母亲知道她的生活状况,让心生牵挂的母亲,多少有些安慰。
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两年,女孩从来没有回过家,别人因此说长道短,生出种种非议,就连女孩的母亲也不大理解和满意,可是又没有办法让女孩回家,因为女孩在每一封信里都情绪饱满地述说着自己的快乐,那种单纯的美好的快乐,让人不忍心打扰。
在母亲的印象里,女儿平常在学校读书,假期出去旅行,时间被黄金分割,填充得满满的,过得充实而快乐。但美中不足的是,女儿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心中的思念像发了芽的种子一样,日甚一日。可是,她能理解现在的孩子,年轻时总会有一些疯狂的举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等将来女儿毕业了,就会回到自己的身边,到时会有大把的时间在一起。
遗憾的是,女孩的信越来越少,而且一封比一封短,到最后,音信皆无。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母亲终于收到女孩的最后一封信,是她托别人带给母亲的,连同这封信一起的,还有女孩的骨灰盒。
原来,女孩早在两年前就知道自己患了绝症,在经历了最初的苦闷和绝望之后,她想到了母亲,她是母亲唯一的女儿,也是母亲唯一的孩子,死者死矣,可是活着的人该怎样活下去?想到母亲可能会因此而悲伤难过抑郁成疾,她心如刀割。
从那时候开始,她刻意没有再回家。她拼命抑制自己心中的思念,拼命抵制自己的软弱,有哪个孩子不想念妈妈?有哪个孩子不恋家?可是家还在,她却不能回,因为她想让母亲慢慢适应看不到女儿的日子,慢慢适应没有女儿的日子。
其实假期时她并没有去旅行,哪里都没有去,每天窝在宿舍里,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和肆虐,忍受着想念亲人的切肤之痛,她只是用旅行这样一种托词和借口,为自己的不回家找一个理由,从刚开始点点滴滴的音讯到后来的间隔很长一段时间,再到最后的永诀,为母亲留下一个心理上的过渡和缓冲的时间。
女孩在信中说:妈妈,对不起,我撒谎骗了您,可是您总得适应我不在的日子,您总得习惯看不到我的日子,因为,您还得活下去,而且是很快乐地生活下去,坚强地面对人世间的纷繁和沧桑。您生我养我20年,我却无以为报,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因我离去而带给您的疼痛减轻一点,降低一点……
女孩的想法很简单,甚至很单纯,就是怕母亲无法适应没有女儿的日子。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得慢慢适应身边最亲的人不在的日子,一个人苦苦地跋涉在人生旅途中,没有谁会陪伴谁一生,一辈子总会有一段缺失和黑暗的时光,需要自己独自面对,这更需要坚强来支撑,需要爱来温暖,精神上的图腾比现实中的苦难更强大。
人,需要信念支撑着。
后来,那个母亲果然好好地生活着,并没有因为女儿的离去而倒下,因为她知道,唯有好好活,才能不辜负女儿的良苦用心,才能不辜负女儿刻骨铭心的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yilin/438017.html
相关阅读:世界足坛巨星:最感谢那些曾看轻我的人
中国人的自信从何而来
善良的“谎言”
奥普拉的成功无法复制
人治不如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