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晚年所编的特种刑法《大诰三编》中,记录了一个奇特的案子。
医生王允坚私售毒药事发,朱元璋命他服下自己配制的毒药,待毒性发作,又要其交出解毒之方,次日才斩首示众。在“服毒及其反应”这项测试中,朱元璋宛如一个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者,不但认真记下服毒者的神态和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异常,还对其濒死时的心理高度关注。整段文字绘声绘色,完全能够想象,当事人朱元璋从中获得了多么大的心理满足,以至事后追忆,还是那么兴致盎然。
中国古代对心理疾病缺乏了解,所以,很多时候某人行为乖张,却只被视为修养欠佳,极少有人想到这也是一种病变。以现代观念看上面这桩奇特的事件,很容易得出一个答案:暮年朱元璋在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剖析朱元璋暮年心理,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随着年岁渐老,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君王,居然产生了越来越浓重的幻灭感。
他仿佛突然意识到了“帝力之微”,屡屡发出人生的悲鸣。这在向来信心满满,登基后以天纵之圣自居的朱元璋身上很不寻常。比如他铁腕反贪,一度相信只要帝国的政治机器按照他设定的轨道运行,自己就能做一个超越前代的成功帝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显然不那么乐观了,而且不止一次地感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我这般年纪大了,说得口干了,气不相接,也说他不醒”,甚至“自谦”“才疏德薄,控驭之道竭矣”。
对朱元璋原本强悍的心理给予近乎致命一击的,是太子朱标的早逝。他在极度悲痛中召见群臣并在臣下面前大哭,无遮掩地表现自己的软弱,这于朱元璋是非常少见的。
太子的早逝,加上几年前马皇后的死,对朱元璋都是沉重的打击。他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自己无法掌控的。
折磨晚年朱元璋的,不仅有幻灭感,还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忧虑感。
他显然把江山视为老朱家的私产,渴望世世代代永传下去。太子早逝,朱元璋选择年幼柔弱的皇太孙当继承人,更加重了他怕江山在其身后一朝易手的心理负担。
于是,一方面,朱元璋起早贪黑,废寝忘食,还不惜大开杀戒,为确保江山无虞争分夺秒地工作;而与此同时,他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可能预见所有的纰漏并替后代全部堵上。这使朱元璋愈发焦躁。
在幻灭感和忧虑感双重夹击下的朱元璋,其暴虐在晚年达到了极致。他对臣僚们才信又猜,已赦复罪,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就是其妃嫔,也常常会无端成为他发泄异常心理的对象。据清初学者查继佐所著《罪惟录》记载:御河中发现一堕胎婴儿,朱元璋没有任何凭据,怀疑是楚王朱桢之母胡充妃所为,乃亲手杀死,弃尸郊外,楚王来朝,哭求母尸不得,只得到一条练带,归葬于王府;鲁王母郭宁妃、唐王母李贤妃和伊王母葛丽妃,竟在朱元璋的一次暴怒中同时被杀,三具尸体装在一个大筐中,埋于太平门外,待朱元璋怒气平息,想给棺木进行埋葬时,三具尸体已腐烂不能辨,只好立三个坟丘算作三妃墓。
史书描写朱元璋晚年生活状态时有这样两句话,“中夜寝不安枕”,“四夷有小警,则终夕不寝”。这样一个时时处于高度紧张,一有风吹草动就无法入眠者,怎么会是一个强大的人呢?老实说,读到这样的文字,笔者对朱元璋的憎恶减轻了许多,油然生起的,倒是深深的同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yilin/375461.html
相关阅读:奥普拉的成功无法复制
人治不如法治
善良的“谎言”
中国人的自信从何而来
世界足坛巨星:最感谢那些曾看轻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