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4命题趋势
湖北省黄冈中学 熊银忠
一、高考历史命题变化趋势
1.彰显材料处理能力,引领课程改革方向
随着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的日益推广,历史试题更加突出对材料处理能力的考查,以各种材料为载体的试题不断增加,材料形式更加多样化,阅读信息不断扩大。
2.文明史观整合试题,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文明史范式成为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主导范式之一(另外为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历史试题逐渐淡化古代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跨知识渗透、跨区域链接,水乳交融,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3.隐性介入热点问题,引导关注社会生活
历史试题关注现实,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载体在课外或题外,旨趣在书本之内。热点问题包括短效热点问题(年度国内外时政要闻)、周年次周年热点和长效热点问题(如科学发展观等问题)。
4.突出考查主干知识,维护选拔考试权威
历史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集中反映在各种矛盾运动中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起到纵览全局和纲举目张的作用。
5.削减专题形式选择,扩大考点知识覆盖
历史试题不断削减专题形式选择,大量代之以单体形式选择,体现了命题者稳中求变、扩大知识覆盖的命题思路。
6.突击抽查边角知识,制约常规教学行为
历史试题经常以边角知识命题,边角知识是指教材中标识★的章节、教材中用楷体字排版的内容、教材中的图表注释、中出现频率较低的知识等等。
二、冲刺阶段有效复习建议
1.抱着平常心态,落实学科基础知识
历史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又都以基础知识为本源。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建议坚守教材阵地,既重视对主干知识的分析,又兼顾对边角知识的落实,由此展开知识迁移转换与发散性思维。
阅读理解教材是落实学科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应当区分教材表述中的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将知识成分挑出来进行记忆和理解。例如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这句话中可以作为采分点的内容只能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词,可以称作“核心词”。经过压缩以后的记忆内容精炼紧凑,记忆量仅有原先的1/5,效果更好,作用更大。
兼顾边角知识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新途径。应对课文的阅读部分,甚至图表、注释予以足够的重视。可以设想小型专项训练,编制若干针对性的选择填空练习。例如“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一目设计(1)1860年以前,在美国工业中占主导的是(选择轻工业或重工业),此后(选择重工业或轻工业)得到长足进步,(煤炭、石油、电力、汽车四选三)等新兴工业异军突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以(选择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的国家。(2)1871—1891年间德国的(选择轻工业或重工业)迅速发展,其中(造船、军事二选一)工业占有重要地位,克虏伯工厂是这种工业的代表。这样深化了主干知识,提高了应考水平。
2.精心处理教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历史教材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复习首要步骤是按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梳理古今中外历史知识,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框架知识结构。
利用目录整合知识有助于更通透地理解历史知识的发展线索和更完整地把握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例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两条途径:一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欧美诸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二是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将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两条途径就隐含在教材的目录中,教材“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节讲的就是第一条途径,“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一目讲的就是第二条途径。结合目录来理解这两条途径,就更容易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
3.了解学科前沿,关注课标课程改革
新课程标准以专题模块的形式出现,强调理念的推陈出新,突出知识的归纳整合,弥补了现行课本的不足。这种改革已经对高考的考试形式(包括题型、题量、分值等)、考试内容乃至整个教考评价机制产生重大影响,应予以重视。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常态下的分析可能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它们之间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与动荡。(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用课程标准就会有新的补充,那就是(4)科技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成果(包括新式武器、新交通工具和新通讯手段)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导致战争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形成世界性大战。(5)社会因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纷纷扩军备战;而面对战争危险各国统治阶级纷纷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使许多人陷入民族主义战争狂热之中。
4.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焦点
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并适当地用政治、地理学科知识问题,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短效热点:对2014年4月至2014年3月间发生的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予以关注,如全球金融风暴与罗斯福新政的对应等。周年次周年:在全面复习基础上,对尾数为8、9、0年份所发生重大事件进行重点复习,如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60华诞、《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中美建交30周年等。长效热点:把人类长期普遍关注的问题与教材对应起来,有机渗透。如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农”问题与建设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和谐世界、促进共同发展等。热点问题复习要注意通过学科知识来展示热点和处理热点,即充分联系学科知识,不能脱离历史知识本身而盲目追“热”。
5.适量训练主干内容,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题要适量做,最好采用高考题或高质量的模拟题,力求准确规范,力求答题方法、技巧、思路有提高。从考试训练中看知识掌握如何,及时查漏补缺;思考材料题、问答题思路如何打开,是否做到了联系教材定方向,列出提纲心里亮,组织语言精又当。
三化教材(考点题型化、题型要点化、要点规范化)主干知识是提高解题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各派代表的利益是什么?历史影响是什么?
答案:(1)社会背景——①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面。②政治状况: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③阶级基础: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形成了不同的派别。④社会环境:诸侯割据称雄时期,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⑤文化因素: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在社会政治活动中非常活跃。⑥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代表利益——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小私有阶层利益,儒家孟子代表贵族地主利益,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道家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3)历史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后世各种思想文化的渊源。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uexi/239104.html
相关阅读:二轮复习中语文学科复习策略与重点
2014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建议
状元们的理综复习经验
如何选择正确的复习资料
资深教师传授理综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