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初中生,即将面临中考,有好的学习方法很重要。以下是逍遥右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中学生的正确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学生的正确学习方法一、预习。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所以预习就是自学。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1.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
2.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3.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过程中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二、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言而喻,上课也应是学生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
1.课前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不懂的问题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三、作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4.作业要独立完成。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
5.作业要规范。切忌涂改过多。书写工整,步骤简明有条理。
6.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四、复习。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
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2.单元复习。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
3.期中复习。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五、考试。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
1.要正确对待考试。考得好,可以促进自己进一步努力学习,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
2.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工作。对各科功课进行系统认真的复习,这是考出好成绩的基础。
3.答卷时注意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答题先从简单的开始,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答题步骤要完整。
4.重视考后分析。拿到老师批阅的试卷后,要对试题进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5.各科试卷要分类保存,以便复习时参考。
六、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课外学习应注意:
1.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原则是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弥补自己的学习弱点。
2.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些有关学科的课外读物学习。
3.课外阅读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切忌好高骛远、贪多求全。
七、实验课。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有效地扩大知识领域,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验课要做到:
1.实验前做好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步骤等。
2.注意熟悉实验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功能和操作方法。
3.实验要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测定数据,做好记录。
4.实验完成后,要认真且实事求是地写好实验报告。
中学生的正确学习建议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
基本要点:
第一,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服务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第二,计划内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①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②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偏废某些学科。
③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自学内容大致有三方面:
①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
②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
③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
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内容、要地和时间安排。
⑤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第三,要从实际出发。一个中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上述五个部分的计划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每个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在订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每个中学生在任何情况下制定学习计划都必须包括以上五个部分。有的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就不必急于去系统自学课外读物,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学缺漏知识和弄懂课本内容上。总之,要制定一个对学习有指导意义的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自己实际掌握的知识程度出发。
第四,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还要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保证总意志的完成。有的优秀中学生每天还有一个学习小计划,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基本要点:
第一,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自学的内容和时间。
第二,课前自学不要走过场,要讲究质量,不要有依赖老师的思想,要力争在老师讲课以前把教材弄懂。
第三,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工具书),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第四,将新教材中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上记号,积极思考,为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第五,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包括运用参考资料)后,仍然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
第六,结合课前自学,做一些自选的练习题,或进行一些必要而又可能做到的某种实际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以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七,新教材与学过的教材是连续的,新知识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深透理解的基础上的,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课弄懂。
第八,做好自学笔记。
3、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基本要点:
第一,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
第二,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第三,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第四,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提问,并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
中学生的不正确学习方法1、学习无计划
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不少学生学习毫无计划,既没有长远计划,也缺乏到天到节到学科的具体安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记什么等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被动地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主动去想“我要做什么”。无计划的结果是学习低效,学习不快乐,学习没有成就感。
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却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有的学生有点空闲甚至挤出空闲去“享受”——搞吃的、弄喝的、上上网、玩玩球等,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种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不假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4、不懂装懂,盲目做题
对于学习者而言,做题是必需的,它不仅有利于熟能生巧,还有利于从中发现问题。但是,如果是对于所学知识压根就没搞懂的话,能做到题吗?现实中,这类错误偏偏又被大量重复着。遇到不会做的题,要么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要么在大量的时间轰炸下攻下了,要么在答案的启示下做出来了……是真做出了来吗?再考再做时就知道了答案——仍然做不到。为何?知识不熟练——不理解,不记得,不能辨别,不能转化。可见,不懂不知却又盲目做题的学法正如煤的形成,花大量的木材,经无数的时间,最终才有可能形成一小块煤。
5、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uexi/1184105.html
相关阅读:叔本华:读书要有选择
解惑篇--为什么会做的题不一定全做对?
英语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最创意暑期:发明金点子征集
辨析题解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