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方法总结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课前预习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数学一直都是初中生的一个难题,要想学好数学,就要提前预习,这样也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就让逍遥右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方法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方法总结篇一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预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只有对数学预习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乐于预习,才能用心预习,从而提高预习成效,并持之以恒,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所以老师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数学预习的兴趣。

  ①给学生讲解、分析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必须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②预习任务要趣味化。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精心钻研教材,尽量把预习任务设计得有趣些。

  ③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在讲新课时要尽可能多地给同学们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机会,并及时地对预习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2、预习任务具体化

  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和学生有效交流的保证,为了避免预习无目的笼统看书,我们应通过设计导学案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导学案要体现教材的知识脉络,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完成预先设置的问题,注意问题的灵活性;要体现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要有温故而知新的功能;设置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二)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成效,仅仅从习惯上改变他们是不够的,还要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便好比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不仅仅对数学学习大有帮助,而且对他们终身的、不同领域的学习也都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课题研究总结课前预习的方法如下:

  ①预习导学案。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将“读、思、练”结合起来。“读”即“读教材”;“思”即思考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以及这样解的原因和所用到的旧知识,并对教材中所设置的一些问题进行回答;“练”即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一些习题中解决新问题,从而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检验。

  ②合作探究。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兴趣小组,对于课前预习中出现的难点和疑惑可利用课余时间在新课之前与组内其他同学合作、探究。

  ③结对帮扶。组建预习互助小组。建立学习小组,实行“优生带头,以优帮困”的方法,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进行预习,从而调动学优生的预习积极性,增强学困生的预习自信心。

  (三)教师对预习结果的评价与运用

  如果教师只布置预习任务而不检查预习效果,就会使得数学预习在学生实际操作时失控,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就会敷衍应付,甚至不预习。相反,如果老师及时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反馈、评价,对预习效果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对预习效果差的同学进行督促,则能调动全体同学的预习积极性,提高全体同学的预习效果。

  1.教师检查评价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教师在上新课时可以通过检查部分或全部学生的导学案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通过对学生导学案的检查,掌握学生对新课的预习程度。同时教师要注意对预习情况通报并及时作出评价,肯定学生的付出。对没预习或预习敷衍的学生提出批评,形成奖惩的长效机制。

  2.教师围绕“问题”核心展开教学

  在课堂展示中,教师侧重教材重难点,有针对性的破解学生的预习疑难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还可以经常找学生代替老师讲讲题,尤其是难度不是很大的例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讲,然后让其他同学去评价和补充,这样的课堂里充满了学生智慧碰撞的火花,我们的角色由述说者变为评判者,倾听者和合作者。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方法总结篇二

  1课前预习忌“空泛”宜“扎实”,要有操作性。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过程.他们接触到的是新的甚至陌生的学习材料,所以,预习是否具有强烈的指向,是否要求具体,便于操作,便于展开自学,直接影响学生预习的效果.布置预习“活动任务”,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例×或多少页,第几课”这样空乏的预习要求.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

  2课前预习忌“统一”宜“分层”,要有差异性。

  我们在设计课前预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们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尽量分层设计,对于后进生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能力,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增加一些他们力所能解的问题,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切实使后进生预习时有事可做,而且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适当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预习中学有所获。

  3课前预习忌“脱节”宜“联系”,要有点拨性。

  由于预习内容是学生尚未学习的新知,且是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设计的问题不宜大,要小,要把学习的“新知”孕伏在课前预习作业之中,“牵引”着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设计时要深入浅出,在原有经验和新知之间搭建起“桥梁”,重现有关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点,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通过引领与点拨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信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4课前预习忌“单一”宜“多样”,要有趣味性。

  预习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而是富有色彩的、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媒介,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5课前预习忌“单向”宜“双向”,要有反馈性。

  预习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预习要求时,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因此,预习作业不应只是单向的,应是双向的.作为教师则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确定授课时教学时间的分配。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方法总结篇三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春天,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但在此学习阶段,却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感觉到很吃力。因此,明确为什么学数学,怎样学数学,是每一个中学生必须认识和学会的问题。

  数学知识像海洋那样辽阔,像大山那样宏伟。一个人无论天资多么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顽强,学习条件多么优越,也不可能把所有数学知识学到手。有的同学总想学到一切,他们希望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边又开放着朵朵鲜花,可是,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呀!我们必须从第一步起,一步一个脚印,脚塌实地的走下去,才有可能度过那个辽阔的大海、攀上那座宏伟的大山。

  数学知识的学习,单靠认真听讲、死记硬背是不行的。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位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我常常给学生讲这个故事,但我却启发学生:仙翁的指头固然好,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如果我们拿来使用是否灵呢?可见,我们更应该学到仙翁的点金之术。古人说:“受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已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就是这个道理。

  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数学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所以,数学学习方法并没有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力相同的两个学生有无学习计划,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科学的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的学习,这是科学学习方法的一条重要原则。所以数学学习缺乏计划性是一些学生天长日久感到吃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任,应把握几个步骤: 第一步:抓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特别是,要运用数学学习阅读法,即不能像语文阅读一样,从头看到尾。对于有些例题,则是仔细审题,然后合起书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之后再翻开书对一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指对自己和自己的对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也才可能克敌制胜。预习就是“知己知彼”的准备工作,就好像赛跑的枪声。虽然赛跑的规则中不允许抢跑,但是在学习中却没有这一规定,不但允许抢跑,而且鼓励抢跑。作好数学预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数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简言之,数学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习,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的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预习抓的扎实,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第二步: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

  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思考及回答问题,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uexi/1125344.html

相关阅读:上课前,先预习_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应该怎么预习
课前预习能力培养
初中生暑假“预习”的技巧和境界
正确预习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