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预习习惯,它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方法一、教给预习的方法,培养小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不会预习,只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会预习并养成良好预习学习习惯的学生,一定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教给小学生预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数学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他们将来能否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预习能力如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提倡数学预习,重视培养数学预习习惯。
1、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谁就是今天的小老师。
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有了思想准备,能够较快的掌握方法,教师适时的鼓励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被动接受为对知识的探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逐步将视野扩展到教材以外探索新知。教师要坚持布置预习性作业。在每一节课上完后,不仅要布置本节课的巩固性作业,还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由于数学课不像语文课可以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我想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决定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使学生能做到有效预习,且做到经常化。
2、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要明确提出预习的目的要求,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工具书先粗读教材,边读边圈、点、画,大体搞懂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疑问自己可以查找资料或同学间互相交流合作,再精读教材对书上的数学概念、法则等在自己预习时理清思路,和以前学习的知识形成网络,确定今天学习的重点。
3、教师要通过与例题相仿或高于例题的题目质疑、提问等形式,检测预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应仅仅着眼于新知的“是什么”,而应着眼于学生真正去理解新知的“为什么”,要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深入研究新知中蕴含的本质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教材变成学材,帮助学生经过一些中间过程,挖掘教材的空白处或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引导学生思考有无新的发现,有无更好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给提问的方法,培养小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
新教材主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很一致,思维层次不是很高。寻找其根源,一是不敢问,二是不会问,当然也有教师不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等因素。为了促进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1、努力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向老师发问,并保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
2、努力安排好学生发问的时间,课堂上固然要考虑留有学生发问的时间,课后也要像为学生提供随时发问或定期发问的时间和机会。
3、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问题可问。问题一般在这样几处寻找:
一是在知识的来源上找。如果对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而来的,或者说与什么旧知识相关搞不清,那就应该发问。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不知道比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相关,那就是新旧知识关系搞不清的问题。
二是在知识怎么样上找。如果对某一事物究竟具有哪些特征,说不出或说的不完整,那也应该发问。
三是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搞不清,或说不出理由来,同样应该发问。
四是在知识的“归类或分类”上找,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类整理,分不清类型,而把知识看成是一盘散沙似的孤立个体,也同样应该发问。
五是在知识的应用上找,如果学了某一知识不了解它的作用,也一样应该发问。除了上述五点,当然还有其他。如果在小学生头脑中不断产生问号,不断解决问号,这样学得既主动积极,有生动活泼,成绩一定会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后进生,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有办法打开他们的嘴巴,让他们积极地问起来,那就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就不愁教学质量上不去。
三、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
学习数学,学生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掌握与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初步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其次我们要加强思维能力训练。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只有让小学生眼、耳、手、口、脑都用起来“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思维能力才得以充分的训练。二要注意强化变式思考,变是数学的一大特点,对于某一问题,多想改变题设,结论将如何?改变结论,题设又将如何?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三是比较归纳。
每一个数学知识就象一滴水,只有将每一滴水汇集起来,才可以变成浩瀚的大海。也只有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才是最有用的知识。数学的科学系统性强,逻辑严密,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数学教学中和学生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培养他们及时检验、自觉订正的习惯。我们可以开展“免检作业”等活动来培养小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激发学生预习愿望,教给提问方法,培养积极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是小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我们认为,只有在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基础上,学法指导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建议第一,勤动手。徐特立有一句名言,叫“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动笔墨”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预习时要指导学生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二是要随时将课本或其它学习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利用日记、周记或片断作文经常写一写心得体会,其中第一点尤其不容忽视。做笔记时如果是课本则用铅笔,以便改正,并用统一的符号以便检查。
圈点的过程,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咀嚼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眼、口、心“三到”。末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通过多种方法培养预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它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第一,勤动手。徐特立有一句名言,叫“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动笔墨”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预习时要指导学生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二是要随时将课本或其它学习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利用日记、周记或片断作文经常写一写心得体会,其中第一点尤其不容忽视。做笔记时如果是课本则用铅笔,以便改正,并用统一的符号以便检查。
圈点的过程,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咀嚼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眼、口、心“三到”。末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 预习中,应把握这“三到”;这“三到”之中,关键是“心到”。预习时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加之上述所讲动手圈画(或写),既有助于发挥多种器官并用的作用,又可保证精力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预习的质量,保证预习达到好的效果。
第三,要勤思多问。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 ,但是提不出问题并不意昧着没有问题,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能提出问题,才淡得上解决问题 。善于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增强的标志之一。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础之上,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问则止”。预习时,一定要开动脑筋,拓展思维,质疑问难,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勤思之、多问之、善学之。
第四,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预习中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及其它相关的参考书。会用、善用字典等工具书,才能提高预习效果,保证预习质量,消化学习成果,提高自学能力。
第五、多阅读。阅读教材是预习的中心环节,方法有两种,即粗读或者是细读,粗读指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目的在于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概貌,粗读要求尽可能找出疑难问题。细读指阅读教材要细致深入,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下工夫反复阅读。“四步读书法”是对细读的具体要求,在阅读顺序上由浅入深反复阅读,第一遍,扫清字词障碍,读通;第二遍,了解课文概貌,作到心有文章脉络;第三遍,把握要点,记录问题或感想;第四遍,课文前后贯通,探索内在联系。
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技巧1、纠正预习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注重正确引导。
预习中出现不动脑去照抄等现象,我就引导他们认识抄作业的害处,鼓励爱动脑的同学,个别辅导中下生,班级中大力宣传独立思考、诚实的学习态度。经过引导,同学们都能正确对待预习。
2、要定期评定预习情况,交流预习心得,让学士尝到甜头,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每-组课文的预习。教师要适时小结,对学生的努力作出充分的旨定。对完成得好的学生给子表扬:对中间学生作出鼓励:对后进同学提出希望。让老师的目光温暖每一个同学,师生感情得到交流,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更有兴趣去预习,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uexi/1118130.html
相关阅读:课前预习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应该怎么预习
上课前,先预习_课前预习
正确预习的具体要求
初中生暑假“预习”的技巧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