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②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9
.①②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2
分)
10
.第②段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
(
2
分)
11
.“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
2
分)
12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却单选无数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用足了功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
B
.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反衬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用低处泉声反衬高处泉声的悦耳;用白天听泉反衬深夜听泉的清晰。
C
.作者听泉听得如痴如醉;听泉,听得百感交集。读者读着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流过心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爱的升华。
D
.文章最后说“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
参考答案:
9
鼎湖山泉水声欢快清亮、悦耳动听,充满生命的活力
10
写树的浓密,表现环境的幽静,突出“听泉”的特点。
11
青翠碧绿,了无杂尘
12
:
B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iaoxue/348614.html
相关阅读:《冠军的道路(13分)》阅读答案
《最后一个鸡蛋》阅读答案
《仙人掌》阅读答案
小学生《请你记得歌唱》散文阅读
《请你记得歌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