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精神看翠蔼,千年物色在仓林”,这是古人对汉柏赋予的情感。“潇洒名山日正长,烟霞为侣足徜徉”,是古人对唐槐人性的定格。不难想见,自然的树木,给予人们的不仅是它自然的本身,更多的还是它的历史和精神。泰山现有古树名木18195株,其中一级古树名木(树龄在300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1821株,二级古树名木16374株,列入遗产名录的有24株,已经命名的古树(或古树群)有60余处,它们是泰山历史发展的见证,泰山的活文物,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来爬泰山,这十棵贯穿历史、故事多多的古树千万不要错过!
泰山迎客松
迎客松可谓是泰山的地理性标志,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名录。时至今日,泰山迎客松已有500余岁左右的树龄。迎客松位于泰山东路盘道的五大夫松西侧的山腰上。树冠下一长枝形同披伞,形态仿佛翘望迎接八方来泰山旅游的游客,故名泰山迎客松,也称泰山望人松。
传说在很久以前,泰山朝阳洞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相亲相爱,乐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花匠到泰山采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就恢复了健康。花匠为了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拿出许多奇花异草的种子相赠,说是撒在泰山之间,来年的泰山将会漫山花香,分外妖娆。他们按照花匠嘱咐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丽。又一次,一位石匠来他们家避雨,他们倾其所有,热情款待,石匠为了感谢他们的盛情,一夜之间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盘道,引来了大批的游人,使他们夫妻大开眼界,后来,丈夫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丽,决心到外面学习技艺。然而丈夫却一去不复返,年轻的妻子迟迟不见丈夫归期,从春到夏、从秋到冬,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期望着。冬天,漫天的大雪掩没了她的身体,来年春天,冰雪消融了,年轻的妻子却不见了,在她站过的地方却长出了一棵亭亭玉立的松树,形同那少妇在翘望远方、企盼丈夫的归来。人们为了缅怀这对忠贞不渝的情侣,把这棵松树叫作泰山迎客松。
泰山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位于泰山景区云步桥北侧的五松亭旁。传说秦始皇在泰山祭天时,在山顶立起一块石碑。立起不久,不久,天色突变,乌云滚滚,眼看就要下大雨。有人说泰山山神发怒的时候,就有乌云黑雨,山洪暴发,人畜都要冲走。秦始皇心中有鬼,以为得罪了山神,拔腿就往山下跑,手下一批人也紧跟而逃。这伙人刚刚跑到五松亭这个地方,只听得一声惊雷,瓢泼大雨就劈头盖脑地下来了。秦始皇养尊处优惯了,休说山洪,这场大雨就淋得站立不住,眼看要被冲下山去。正在危急时候,忽然发现路边有一棵大松树。这位不可一世的大皇帝,赶忙双膝跪在树前,两手死死抱住树干,口中念念有词,哀求树神保佑。雨下得快收得也快,不久就停了。秦始皇还真以为树神在护驾,于是就加封那棵救他的松树为“五大夫松”。
泰山姐妹松
姐妹松位于泰山山阴九龙岗西侧南崖。北有凤凰池,东北饮虎池。东有天烛峰。天烛峰有大小之分,其形又似双凤起舞,明人吴同春题刻“双凤岭”。
从前泰山后山的马家庄有个恶霸马员外,想强抢佃户马老大的一双黄花闺女,马家姐妹因不肯屈服而逃走跳崖。后来,在她们跳崖的地方,并排长了两棵松树,枝枝连理,叶叶交通,好像手挽着手一样,人们便给它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姊妹松。
泰山汉柏连理
泰山岱庙景区目前为泰山古树名木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汉柏连理即在岱庙汉柏院,为汉武帝亲植。而在汉柏中,尤以“双干连理”著名。双干连理,同根同生。新枝扶疏泛出新绿,表达生命意向,显示出生命不可遏止的生机和热情,兀突老干大音希声,用沉默的方式,倾诉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展现出汉柏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铮铮气节。连理柏深受乾隆皇帝宠爱,亲手绘“御制汉柏图”并刊碑立在树旁。
泰山唐槐
唐槐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泰山唐槐在岱庙唐槐院,现树下立有二通石碑,一是明代万历年间“唐槐”二字碑刻;二是清康熙年间的唐槐诗碑。当年人们在唐槐腹中栽植的小槐树,现已长成大树,胸围已超过1.50米,正在圆着“一任槐花满地香”的梦境。
泰山古柏老桧
在泰山岱庙汉柏院南侧,有一棵树干粗大的柏树,有三个人手牵手才能将其围起来,这也是岱庙里最粗的一棵柏树。这棵树由两棵柏树组成,一棵是桧柏,是真正的汉柏;一棵是侧柏,是后植的。有趣的是,年轻的侧柏已经死亡,倒是古老得汉柏生机不减当年。其主干,老态龙钟,而枝叶俊秀,生气无穷。
泰山挂印封侯
走进岱庙的正门——正阳门,在东侧有一株稍有倾斜的粗大古柏,即“挂印封侯”柏。提起这棵古树,自然会联想起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为取得关羽之心,封其“汉寿亭侯”,而关飞却书辞曹操,这就是著名的“关云长挂印封金”的故事。而这棵柏树虽已两千余年,却与关飞无关。只是在枝干的树杈上有一奇特的树瘤,形似一只猴子在树上玩耍,尤其头部很是形象,人们利用这一景象,借其谐音起名为“挂印封侯”。泰山赤眉斧痕
在岱庙汉柏院,有一株与双干连理柏相邻的苍劲柏树,在其树干下部,有一处砍伐的痕迹,并有红色浸染,这就是古柏八景之“赤眉斧痕”。此树胸围3.98米,高12.5米,虽已年过2000余岁,却仍生长旺盛,青翠欲滴。
北魏的郦道元在著名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中说:“太山有下中上三庙。(下庙)墙阙严整,庙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余围,盖汉武所植也,赤眉尝斫一树,见血而止,今斧创犹存。”西汉末年,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发生大灾荒,诸城的樊崇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他们因用赤色染眉做标识,故称“赤眉军”。起义军曾一度驻扎于泰山天胜寨。不知处于对汉廷的仇恨,还是苦于木材的匮乏,赤眉军来到岱庙后对庙内汉武帝刘彻所植的柏树动起斧来。说来也怪,没砍几斧,柏树竟流出“血”(赤色液体)来,这使得赤眉军大为恐慌,不得不停止砍伐,这斧痕却保留了下来,并且红色斑迹犹存,成为奇观。
泰山龙升凤降
在岱庙天贶殿大露台两侧有两棵柏树,东为“龙升”,西为“凤降”,这便是著名的“龙升凤降”景观。地处东侧的龙柏,已枯死,树腹中心有明显火烧痕迹,此柏主干虽不高,却挺拔俊秀。现残存的侧枝不多,但均刚有力,拧曲向上;位于西侧的凤柏,主干较粗,胸围2.91米,主要有三个侧枝,几乎是平行弯曲展出。从侧面看,南侧枝像一凤头,头冠明显,向北的两枝(其中一枝又分枝)恰似两个凤翅,远远看去,像是一只凤凰正在徐徐下落。龙柏在东,像是一条龙盘曲升腾,而凤柏则是呈下降之姿,于是,一阴一阳被誉为“龙升凤落”。与龙柏相比较,凤柏幸运的多,它仍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泰山苍龙吐虬
岱庙汉柏院南侧,有一棵树干粗大的柏树,有三个人手牵手才可能将其围起来,它是岱庙汉柏中最粗的一棵。如果仔细看来,它是由两棵树组成的,一棵是桧柏,它是真正的汉柏;一棵是侧柏,是后植的,桧柏几乎是包着侧柏。古柏老桧互生。而今,年轻的侧柏已枯死,倒是古老的汉柏生机不减当年。其主干,树瘤遍布,老态龙钟,而枝叶俊秀,生气无穷。其两大主枝,一枝挺拔向上,一枝盘旋于下。向上的主枝已枯,但风骨遒劲,不失生命;另一枝弯曲如带,绕侧柏平洒向下,刚柔相济,相互对应,真是生也峥嵘,死也峥嵘,使人驻足遐想。除了以上十棵古树,泰山还有“六朝松”、“华盖松”、“卧龙愧”、“摩顶松”等一众知名古树,如灵岩寺的千岁檀为宋朝遗植;斗母宫门前的“卧龙槐”距今已有500余年,壶天阁下相传是唐朝鲁国公程咬金所植的4棵古槐计有一千数百年的历史;王母池的腊梅,红门宫的牡丹,孔子登临处石坊上的紫藤,以及关帝庙的凌霄等都有上百年的高龄。泰山古树正以它古朴典雅的身姿,神奇缥缈的传说被列入泰山奇景之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47457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