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无人机的灾区10日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自然传奇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无人机只是个飞行平台,根据不同的任务搭载不同的设备,你可以载光学相机航拍,也可以载通信设备作信号中继。

(由新知客杂志提供内容)

5月15日,北京观典航空设备公司的高明等6人到达绵竹汉旺镇,成为最早到达灾区的无人机飞行团队之一。他们使用的是过去协助禁毒监控的禁毒者A3型验证机。这架无人机在灾区的10天时间里,对地震灾区的重点区域和堰塞湖都进行了航测。

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余震,是5月14号下午,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会议室。会议室在一座五六层高的老教学楼里,楼很结实,墙足有半米厚,只是觉得楼板在上下动。成都军区的参谋也参加了会,会议的内容是无人机该从哪个点飞,执行什么任务,15号的行程就在会上定下来了,第一个起飞地点是绵竹市的汉旺镇。成都的市民生活看来还正常。15号早6点,我们离开了成都。

成都??汉旺镇

我是13号上午接到借飞机的电话的,打电话的是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说是让我们提供无人机和相关的技术人员,14号上午出发。当时,我在办公室,技术员有几个在石家庄作培训,有几个在航空博物馆的试飞场地。一得到消息,所有人马上往回赶。从傍晚开始收拾东西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为了以防万一,同样的设备都要带两三套去,两米长一米宽的大箱子装了4个。

除了搞研发的,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决定要去,一共6个人,分别负责设置航线??根据军用地图设定航线,负责定出飞行的高度、速度和航测区域,飞行控制??控制无人机起降,地面站??检测无人机的实际高度、速度和发动机转数。

从成都到汉旺镇大概要三四小时车程,开始看到一两座倒塌的房屋,越接近山区房屋倒塌的情况越严重。车队由四辆面包车组成,有些地方开始封路了,我们的车走一段高速走一段省道。检查站会拦住过往车辆,让车上的人出示通行证,有些志愿者的车被拦下来了,他们带来的物资需要交给指定部门再转去灾区,军车、救护车和运物资的卡车可以通过,我们带着四川省政府开的通行证,也过关了。

汉旺镇粉碎了,房子成片倒塌。镇中的主干道完全没有受损,我们在那儿起飞了一架常规布局的无人机,它只需要20米的起飞跑道。无人机起飞和降落都需要人干预。行内人会问你“摔了多少机了”。一个熟练的飞控,一定要摔过几架机,经过三四年的培训,不同场合不同天气、风向都要飞过,3级风的时候要飞,6级风的时候也飞,侧风降落。国内的研究单缺的就是摔机,操作无人机的大多是博士生或研究生,流动性大,毕业了就离开了。几十家研究无人机的院所,但真正能在灾区执行任务的却不多。

起飞??第一次任务

在灾区的飞行时间是救灾指挥部提前安排好的,有时候是半天,有时候只有1小时。因为有空域管理的问题,当这个空域没有直升机或者其他飞机出现的时候,我们才能飞。因为场地小,时间紧张,起降要穿过高压电线,或者是从两棵树间的空档穿过去。

无人机刚刚飞离我们的视线,运物资的直升机编队突然出现,经过我们头顶。飞直升机队是临时决定的,按照前一天指挥部的规划,同一时间段、同一空域里本没有直升机。负责地面检测的技术员特别紧张,赶紧将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上升200米,躲开直升机编队。无人机航线是固定的,那天设定的飞行高度是600米,而直升机的航线相对不受控制,那天直升机队的飞行高度大概是200米到300米之间,如果遇到气流,直升机可能会突然升高,接近无人机的设定飞行高度。直升机突然出现在同一空域的情况,我们碰到过三次,还好,都没出事儿。

在汉旺镇,第一次飞了1小时,当天的任务是俯拍汉旺镇全镇,飞机上搭载光学相机,飞行高度600米,覆盖范围600米。因为一次飞行能覆盖的区域很有限,所以那天下午,一共飞了3次,一直到傍晚。

从无人机拍回来的图像上,可以看到片区里散落的山区人家,有的居民点儿很小,只有五六户,房屋有些粉碎,有些破损不严重,主要的道路可能塌方严重,小路却没受什么影响。图像经过拼图做图直接送救灾指挥部,根据处理过的图像制定前往对应地区的救援路线,无人机可以提供路线和目的地的GPS定位,误差十几米。

洛水镇??堰塞湖

在汉旺镇的俯拍主要是灾后重建用。当天晚上,来自遥感应用所和成都地方上的技术人员开始拼图,总共六七人,花了十个小时左右处理图像,我们用这段时间帮飞过的无人机清洗发动机、充电、维护。16号的行程也讨论出来了,目标什邡市洛水镇。

天,雾蒙蒙的,好像天地一体,从15号进入灾区到25号离开,我们碰到最多的是这种雾霾天,能见度一般都在300米以下,不适合载人飞机起飞。云层太厚光学卫星无法拍出清晰的照片,雷达卫星有时候因为山体阴影,效果不好。无人机对天气要求不高,对起降低点要求不高,走着走着路断了,车过不去了,我们就不走了,让无人机过去。从成本的角度上讲,载人飞机航测的成本大概每百公里1.5万元,无人机的成本只有百公里12元。

实际上无人机只是个飞行平台,根据不同的任务搭载不同的设备,你可以载光学相机航拍,也可以载通信设备作信号中继。12号下午的新闻说灾区通讯中断的时候,我们在公司首先想到就是让无人机去做信号中继。也就是让无人机载着通信设备起飞,在上空盘旋。

这次我们带了三架飞机,一架是俯拍汉旺镇的,适应性比较强的常规布局无人机,常规飞行2小时;一架是抗气流特别好,气流遇到陡坡后会迅速抬升,这种无人机适合高海拔山地飞行,在汶川附近用的是这种;

一架是航时比较长,自带发电机的,能连续飞行四五小时。这种无人机就适合做信号中继,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好像有点儿顾不上通讯了。这架航时长的飞机在拍堰塞湖时发挥了挺大作用。

为了找出堰塞湖水的来源,我们在萧家桥住了四五天。从前后几天的图像上可以看出堰塞湖在不断地变大,第一次拍的图像能看到的居民点儿,根本来不及救援,第二次就消失了,被水淹了。路也是这样的,有时候修通了前面,后面又被塌方堵住了。科技发挥的作用有时候非常有限。

没去过的人根本不能想象那里的情景。恐怖的不是余震,就算你晚上睡在帐篷里被震醒了也不会产生恐慌。恐怖的是气氛,几百辆救护车在地上跑,天上是直升机,闻着尸臭的味道,家属在废墟旁边哭,公路上能看到被塌方掩埋的或是翻下公路的旅游车。还好我们每天连睡觉都只有3小时,没时间多想。

无人机表现得出乎意料地好,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无线信号超级乱,无人机工作正常,唯一的一次小事故是在洛水镇。当时也是因为遇到了直升机编队,飞控不得不让无人机迫降在一片草地上,草地里面藏了很多大石块,无人机的腹部破损,不严重,很快修好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43475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