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柯依伯带”最大天体被命名为“马克马克星”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宇宙探索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

马克马克星,是一颗大型的柯依伯天体,在此之前被称为2005 fy9。它也是2006年以来首个被命名的天体。

除了众多的彗星,柯依伯带中还有许许多多由岩石、水冰,以及冻结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化合物构成的天体,它们统称为“柯依伯天体”。柯依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其名称源于荷兰裔美籍天文学家柯依伯(Kuiper)。

据《新科学家》报道,近日宇宙中“柯依伯带”(Edgeworth-Kuiper belt)中最大的天体之一、一个围绕在海王星周围的水冰天体终于获得了它的名字:马克马克星-Makemake。

在海王星轨道以外,有一个“柯依伯带”,是短周期彗星??周期短于200年的彗星的聚居地。而其中约70颗彗星与冥王星的公转轨道相近。除了众多的彗星,柯依伯带中还有许许多多由岩石、水冰,以及冻结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化合物构成的天体,它们统称为“柯依伯天体”。柯依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其名称源于荷兰裔美籍天文学家柯依伯(Kuiper)。

马克马克星与冥王星属于同一阵营

马克马克星,是一颗大型的柯依伯天体,在此之前被称为2005 fy9。它也是2006年以来首个被命名的天体。而在此之前,仅有一颗天体2003 UB313被正式命名为厄里斯星。马克马克(Makemake)这一名字来自于智利神话中创造了拉帕努伊文化,或称复活节文化的神。而发现该天体的加州理工学院的小组领导人麦克?布朗(Mike Brown)称,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也是因为2005年发现该天体的时间在复活节前后,根据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柯依伯天体的规则而得此名。

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刚刚通过了行星新定义,决议称不再将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列为太阳系行星,从而使太阳系行星数目由传统的9颗减为8颗。冥王星“降级”后,改为冥神星,以体现低于天王星、海王星,而与谷神星、婚神星等同属矮行星的含义。 而马克马克星也被国际天文学会正式归类为矮行星和类冥王星天体(plutoid),与冥王星、厄里斯星属于同一阵营。

布朗教授在接受《新科学家》采访时说:“为了给这一天体取个合适的名字我们非常苦恼。往往当人们说起一个天体名字的时候,都直接涉及到这个天体的某一特征。而2005 fy9除了是圆形天体,且直径为1,500公里,约为冥王星的50%到75%外,并没有其他“引人注目”的特征,这让我们非常为难。”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是负责为矮行星命名的组织之一。该命名委员会的负责人布莱尔?马斯登(Brian Marsden)说:“虽然给该天体想一个合适的名字颇为费神,但正式命名的过程却简单得多。”马斯登说,给2005 fy9所取的名字提前六个月提交,在通过相对较少的讨论后即被确定。 下一颗将要被命名的柯依伯带天体是2003 EL61。但顺利为马克马克星命名的国际天文学委员会可能会在为这颗矮行星正式命名的过程中“碰钉子”,因为到目前为止,谁是这颗行星的发现者仍在争论之中。

命名之争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曾表示他们将努力使命名的偏好趋向于以该矮行星的发现者进行命名,由此导致了2003 EL61命名之争。麦克?布朗领导的研究小组和另一个西班牙研究小组均声称自己为2003EL61的发现者。该西班牙研究小组由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的何塞?路易斯?奥尔蒂斯(Jose-Luis Ortiz)领导。奥尔蒂斯在2005年7月28日宣布发现了2003 EL61。但布朗小组的服务器记录显示,有人在26号就已经进入并浏览了布朗在网上发布的关于2003EL61的观察日志。

布朗则在2005年8月向国际天文学会提起诉讼,质疑西班牙小组并不是在看到他们小组的摘要和天文日志之前发现2003 EL61这一天体的。十八个月以前,这两个小组均提交了为2003 EL61命名的提案,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委员会才刚开始讨论这一问题。马斯登说:“谁也不知道委员会会接受哪个名字,这也是我们能首先解决马克马克星命名的原因,因为没有争议的命名的确简单多了”。(小尔)马克马克星,是一颗大型的柯依伯天体,在此之前被称为2005 fy9。它也是2006年以来首个被命名的天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43290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