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吉祥物玉鹿出土 其中有什么秘密呢?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考古发现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

8月28日消息,鹿这种动物本身浑身是宝,而且又是吉祥瑞兽的象征,出土的一个鹿形玉佩其价值几何不难得知,但是,这样鹿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鹿是古今人们心目中的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古代玉器中自然少不了鹿的题材。商周时期独有的薄片状玉鹿是最原始也是最经典的一类,写实与夸张巧妙结合,艺术剪影般的视觉效果,称得上是极为出色的平面立体化艺术。

  鹿“食则相呼,行则同旅,居则环角向外以防害”,古代先民将鹿这种群居的习性推及人类,以鹿喻宾朋,以“鹿鸣”为宴会宾客之乐。《诗经·小雅·鹿鸣》中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后来,所谓“鹿鸣宴”也就有了大宴群臣嘉宾的意思。南朝时《宋书·符瑞志》中也有记载:“天鹿者,纯灵之兽也。五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备则至。”还有,“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

  鹿的形象最早出现在玉器中是在商代,历经各朝各代演化,造型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它们或卧或立,或奔跑于山间绿野,或漫步于林间树下,皆秀美生动、典雅可爱,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不同朝代的鹿纹玉器虽然各具时代特色,但商周独有的板片状玉鹿无疑是最原始也是最经典的。它们的工艺简单古拙,在造型的把握、线条的处理上能把写实与夸张巧妙结合,寓动于静中又有艺术剪影般的视觉效果,称得上是极为出色的平面立体化艺术。

  鹿的原始崇拜在贺兰山、武夷山等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岩画中已屡屡出现有鹿的形象,这是史前先民留下的思维符号,是一种原始图腾的图像。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北方及黄河中下游地区,许多史前文化层出土的陶器上都绘有鹿的形象,尤其是青海地区卡约文化出土的彩绘陶器上,动物造型中以鹿纹最为常见。

  有研究学者在古代原始崇拜图腾形象与岩画上古人留下的思维符号联系研究中发现,鹿是以“母性”形象出现的,古人崇拜信仰鹿是人类的母性祖先。青海湟源大华中庄出土的一件卡约文化时期的铜权杖首上就有母子鹿的形象,子鹿在母鹿腹下吃奶,母鹿耸肩、弓腿、竖耳呈警觉状。考古研究人员认为,在图腾崇拜盛行的时代,人们把图腾形象视为本族群的血缘亲属或祖先。在动物崇拜中,人类认为动物有着神圣的威力,视它们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始祖。把人类血亲关系转嫁到崇拜物身上,认为一旦和崇拜物结成亲缘,就会取得崇拜物超自然的威力。这种图腾崇拜的信仰,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群中也有反映,在欧洲、美洲等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文化遗迹。

  鹿作为人类崇拜的神灵,其本质是善的,是保护人类的母系祖先,子鹿正是嗷嗷待哺的人类新生儿的代表,其反映的是人类得到神灵的庇护,安然无恙。

  人类以鹿为神,为人神的结合体,具有超自然的威力。在芸芸众生中,凶禽猛兽、雪山洪水,人类缘何钟情于鹿之信仰呢?对鹿崇拜的认识,可能主要有两点,一是鹿有超强的奔跑能力,另外就是作为鹿唯一的抵御猛兽的能力表现在鹿角上。在原始社会,无论是在狩猎阶段还是畜牧阶段,或是在部落冲突中,善跑者总能占有优势。尤其是在畜牧阶段,畜群的管理与保护都需要强健的双腿,因而善于奔跑的鹿便具备了神的威力,人类向往自己也能像鹿一样可随处迁徙,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其崇拜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鹿角之坚固已足以刺穿狼的腹腔,因而在自然条件下,健康、强壮的鹿很少成为狼之猎物。

  因而,无论是在陶器、骨管、饰件还是岩画上的鹿的形象,都往往采用夸张的绘制手法表现鹿角,从鹿的总体造型观之,大都为颈重而脚轻。这一点在商周时期的玉鹿上也表现得很明显。对鹿角强健的向往,一直沿用至春秋时期,在南方楚墓中多以鹿角作为礼器而殉葬,以至于鹿角后来演变成王权的象征。商周时期玉雕鹿形佩的形象,就忠实记载了古代先民的思想意识形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41710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