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星云
螃蟹云翳是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塞尔(Charles Messier)列出的第一个模糊星体,梅塞尔是18世纪的“彗星猎人”,在天文观测中他列出了一些容易与彗星相混淆的星体。早在11世纪,亚洲天文学家就观测记录了螃蟹星云的存在,它在太空中产生了巨大的爆炸。虽然距离地球6500光年,但这颗令人眼眩的超新星爆炸释放出强度的光亮,使人们在白天连续数个星期都可以观测到它的存在,在夜晚甚至两年内都能观测到。这个气体云目前被称为超新星残骸,现在它仍在膨胀不断地向太空释放射电波。
人马座恒星云
人马座恒星云是银河系内最明亮的区域,它位于El Nasl恒星附近。天文学家认为这个恒星云是银河系中心冷凝区域,或者是中枢部位。该恒星云距离地球30000光年。
仙女座星系拥有“双中心”
仙女座星系距离地球250万光年,它是人们肉眼观测可见的最遥远星体之一,在城市夜空中通过普通双筒望远镜便能进行观测。1991年,天文学家托德-劳尔(Tod R. Lauer)使用哈勃望远镜装配的1号广角相机对仙女座星系内核进行了观测,他发现该星系拥有两个内核,每个内核相隔大约5光年。其中最明亮的内核就是普通观测时看到的,而另一个昏暗的内核,则位于明亮内核下侧。加拿大天体物理学家斯科特-特雷梅恩(Scott Tremaine)认为,这种双中心内核是由于较明亮内核在星系中心黑洞的偏心轨道上形成的恒星盘投影。
土星大白斑
塞瑞斯矮行星
塞瑞斯矮行星是太阳系内已探测到的最小矮行星,它位于小行星带之中。最早是1801年1月1日由吉塞普-皮兹(Giuseppe Piazzi)观测发现。这颗矮行星的直径仅有950米,它是小行星带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星体,占小行星带质量的三分之一。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哈勃望远镜对塞瑞斯矮行星的自转特征进行了观测分析,发现它自转速度非常快,自转一周仅9小时。天文学家发现塞瑞斯矮行星外形像地球一样呈圆形,这种外形表明它的内核是类似地球一样的岩石体,它可能还有冰地幔结构,由于自转速度过快,其地壳可能存在稀薄的灰尘层。
大猎户星云
色彩鲜艳明亮的大猎户星云是恒星“孵化箱”,图中发出玫瑰红光线的区域是彼此缠绕的4颗炽热恒星释放的强烈紫外线。大猎户星云内包含着大量的稀薄发光气体和灰尘,该星云的直径相当于整个太阳系的20000倍。目前,天文学家认为这个星云环境非常适合于孕育新恒星。
在哈勃望远镜的早期勘测中,它拍摄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土星表面存在着较大的风暴,从太空角度观测就呈现出像“大白斑”的结构。这是由奇特的旋转云和涡流形成,这张照片是1990年11月9日拍摄的,科学家基于这项发现推测土星“大白斑”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大气层结构。据悉,当哈勃望远镜抵达太空轨道,没有人相信可以从美国宇航局监控屏幕上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经过计算机对模糊图像处理之后,确定土星大白斑长32万公里,宽9600公里。
木星与彗星碰撞
2009年7月中旬,澳大利亚业余天文学家安东尼-韦斯利(Anthony Wesley)在自家后花园观测发现木星南极附近出现一个暗色斑点。韦斯利经过进一步的观测证实这个暗色斑点是木星与一颗彗星碰撞形成的。随后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3号广角相机拍摄到了这一罕见景象,证实暗色斑点是彗星碰撞木星飞溅残骸形成的涡流。
武仙星系大球状恒星簇内核
这个恒星簇内拥有10多颗恒星,是北部夜空中最明亮的恒星簇之一。它距离地球25000光年,已有120亿年历史。这个恒星簇的直径达到150光年。恒星簇内核附近的恒星密度是太阳系星体密度的100倍。
火星近照
火星是太阳系内与地球最近的行星,这颗岩石行星充满了神秘,自哈勃望远镜发射以来,向地面发送了大量的火星地形照片,有助于科学家揭示火星远古时期地质和气候特征,并寻找火星生命存在的各种迹象和证据。
环状行星云翳
环状行星云翳是天文学家所观测到最明亮的行星云翳,它奇特之处在于一个明亮的环状结构围绕在中心恒星。天文学家认为它形成于远古时期,当一颗恒星处于生命末期,耗尽其全部核燃料向太空喷射大量的气体,便形成“气态外壳”。目前,环绕的气体仍在膨胀之中,通过中心超炽热恒星(仅是原始恒星的内核)的照亮,人们可以清晰地观测到这一壮观的星体结构。其温度可达到12万度摄氏度。预计未来几十亿年太阳进入生命末期,也将出现类似的状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39116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