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我来这时就有养猪场,如今养猪场还在,海蚀遗迹都快成荒草垃圾堆了。”昨日,顶着炎炎烈日,73岁的原佛山大学(现佛科院)地理系退休教授杜学成,时隔多年再访位于南海松岗石碣村的海蚀遗迹时,用“痛心疾首”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持续关注该遗迹30年的杜老,再次呼吁相关部门尽快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佛山唯一的海蚀遗迹。
讲述:
佛山曾有四处海蚀遗迹
吃过石碣西瓜的人很多,看过石碣孔氏祠堂的人不少,但知道石碣海蚀遗迹的人却不多。作为佛山唯一一处古海岸线遗址,如今石碣海蚀遗迹境遇如何?昨日,记者陪同杜学成教授,前往南海松岗石碣村一探究竟。
时隔7年后再访遗迹,满头银发的杜教授有点兴奋,一路上都在介绍该处遗迹的点点滴滴。
去过石碣村的人也许都会被村委会后方那一座南北走向的石山所吸引。其实,这是一座罕见的海蚀遗迹,长约200米、宽20余米、高8~10米。据地理专家多年考证发现,这些石块是由硅质石灰岩被海水侵蚀而成,坚硬无比,其中海蚀崖高10米;西南侧被海水冲击成几个深达2米、高约3米的海蚀洞,洞内还有许多的小洞;前方还有宽6~15米的海蚀平台,台上有几根高1~2米的海蚀柱。
在礁岩上可见以蓝砚、蛤蜊蝌为代表的海生贝壳层。专家推测,该遗迹形成于中到晚期的全新世海进时期,距今约4640~5000年。由此可见,如今的南海官窑、松岗石碣、里水沈村、盐步罗村等地与禅城河宕贝丘遗址发现的牡蛎壳等可能都是当时海平面附近的海上生物。
杜教授介绍,上世纪80年代,省地理专家便已发现佛山地区(现佛山市)有4处海蚀遗址:南海松岗石碣村古海岸线遗址、禅城南庄镇藤冲石岗、石湾镇街道石头村海蚀遗址和顺德龙江镇锦屏山北坡海蚀遗址。“随着城市化进展,加上市民对地理遗迹认识欠缺,其中3处遗址已被破坏,目前仅有石碣村古海岸线遗址幸存至今。”杜教授说,“现在走近这些礁岩仍可见当时海生贝壳的斑斑残迹,也可在这片海蚀平台找到贝壳碎片。”
现状:
养猪场仍占据海蚀遗迹
在村民的引领下,记者和杜教授一起来到村委会内,院墙内有一处威风的“假山”,上有石桥连接相邻山头,山顶有凉亭。走进一看简介方知,此处便已是海蚀遗迹的一部分:石碣村东,有古海岸线遗址。
杜教授爬上“假山”,看到村委会的院墙并未将全部遗迹囊括其中时,眼神中多了几分失落,“真正发现贝壳碎片的海蚀平台及大部分遗迹都在50米开外的田野中。”
来到他30年前曾多次带学生来此考察的海蚀遗迹前,迎接杜教授的是一座被杂树荒草层层包裹的小山堆。7年前就已存在的养猪场仍屹立不倒。
踩着满地的碎木条,杜教授绕到养猪场左后方。当他发现一个窝棚厕所竟直接搭建在海蚀遗迹平台上,老人家惊呆了,“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整个海蚀平台都被养猪场霸占了。”
一番披荆斩棘后,杜教授终于爬上当年自己无数次踏足的海蚀崖,但眼前的一幕再次让他震惊:在两个海蚀崖之间的平台上,堆满了各种生活、建筑垃圾;在一个海蚀洞口摆满了香炉、香烛,俨然成为一个野外祭祀场地。
呼吁:
建设地质公园保护遗迹
“我太痛心了!佛山仅存的一个海蚀遗迹,竟沦为这步田地。”看着自己一直呼吁加强保护的海蚀遗迹被糟蹋,老教授捶胸顿足。
附近居民孔先生也与杜教授感同身受,尽管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海蚀遗迹,但他和其他村民都视此“石山”为村中风水石,不允许恶意破坏,“但就是有人要去那建养猪场,我们阻止都没用。”
随后,记者与杜教授找到正在村委会值班的村委副书记邝美莲。她说,海蚀遗迹南段一小部分已被圈到村委会中加以保护,并与村中七间孔氏礼堂形成一道风景线。但外围大部分遗迹仍未受到有效保护,“因为涉及遗迹所在地权属问题,我们有心无力,除非上级部门统一规划开发,才有可能。”
“7年时间过去了,遗迹仍被养猪场侵占,太不可思议了。”杜教授希望通过佛山日报再次呼吁,“石碣海蚀遗迹必须尽快受到保护,这对确定珠江三角洲古岸线的位置,对研究珠三角的古地理、地壳的升降运动等均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对于石碣海蚀遗迹的开发,杜教授已设计好,“将海蚀遗迹圈起来建成一个佛山地质公园,或建立‘仿(远)古文化公园’,与附近南国桃园、大冲虎头岗组合成南海北部的旅游群落,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层次和品位的旅游景观。这个景点如成型,也可提升佛山的文化气质。”
他山之石
中山黄圃建海蚀遗迹公园
佛山隔壁的中山市黄圃镇也有一处类似的海蚀遗迹。早在2006年,当地政府便已规划建设广东海蚀遗址公园,并于2008年6月动工,全力打造占地2500亩的海蚀遗址公园。目前,该公园已成为不少远足者、驴友的必去之地。
海蚀崖之间的平台上堆满了各种生活、建筑垃圾,让杜教授痛心不已。
30年前杜教授(中)曾多次实地考察石碣海蚀遗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37785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