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野外的倭黑猩猩
倭黑猩猩的交流
灵长类动物语言也很复杂
英国BBC报道,野生倭黑猩猩会在一系列不同的背景里使用单一高音调的叫声,这展示了它们的交流具有灵活性,而后者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这是英国和瑞士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的结论。
倭黑猩猩与黑猩猩一样是人类近亲,但它们在野外的交流却鲜被研究。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新发现将语境自由的声音叫声的发展推后至人类与倭黑猩猩共同祖先时,大约是600万至1000万年前。这项研究被发表在期刊PeerJ上。
声音类似婴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包括倭黑猩猩与黑猩猩在内的大猿类,只能够通过与特定情绪状态相关的叫声进行交流,例如惊慌时的尖叫,进攻时的狂叫。
在多个背景里使用单个声音信号——被称为“功能性灵活性”——被认为是人类能力,且是我们在早期进化而成的。例如三到四个月的婴儿被发现能够在一系列不同的场景里使用尖叫声和咆哮声,无论他们是否开心、痛苦还是中立。这些,以及其它噪声很明显是与特定情绪相关,例如哭泣和大笑。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萨娜‧克雷(Zanna Clay)博士在刚果共和国研究倭黑猩猩时注意到他们也存在相似的现象。除了常见的尖叫、狂叫、喘息声和咕哝声,她还在各个地方听到一种特殊的吱吱声或者“哔哔声”。
“它看上去非常灵活,” 克雷博士说道。“基本上来说在每个你可以想像倭黑猩猩或可能经历的情景里,它们都会发出哔哔声。所以我们收集了很多不同情景里哔哔声的录音。”
与瑞士纳沙泰尔大学的同事密切合作,克雷博士发现在不同积极或者中立场景里使用的哔哔声——例如进食和行走——从声学角度看几乎是相同的,正如她所怀疑的。
这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哔哔声的“意义”部分是由所处场景决定的——无论是按顺序发出的其它叫声,还是倭黑猩猩正在做的其它事情。“哔哔声本身并没有与一种意义密切相关。” 克雷博士解释道。
所以这种“结构性灵活性”——曾被认为是人类语言建构单元之一——并不独特,事实上它出现在人类家族树的好几个分支里。“我们具备这种灵活的信息传递可能是一种更古老的能力,并非只出现在人类血系里。” 克雷博士说道。
推理的能力
西蒙·汤森德(Simon Townsend)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动物交流的进化。他在对这些研究进行评论时表示,他非常赞同这项发现与有关灵长类“语言”复杂性的扩展观点相符合——而倭黑猩猩是这个领域被忽略的物种。“在野外接触这些动物并不容易。。。这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它与其它日益增多的证据共同表明灵长类动物的确具备控制能力,这与动物受限于自身情绪状态的普遍观点相违背。”
汤森德博士还从理解这些哔哔声的角度,指出了这其中蕴含的有关倭黑猩猩认知能力的含义。“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似乎具有非常好的实际推理能力——它们会使用这些能力来区分叫声的不同含义。”这与人类在确定单词“bow”的意义是打结还是武器时所使用的能力是相同的。“这项研究表明可能存在相似的东西,因为在积极场景里产生的哔哔声与在中性场景里产生的哔哔声几乎一样。因此,由于接受者无法使用声学结构来确定具体意义,它们只能使用其他线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37243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