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黄金洞:瞿塘峡夔门的喋血传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考古发现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

瞿塘峡夔门的喋血传奇 夔门是瞿塘峡入口,又名"瞿塘关",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山岩上镌刻着"夔门天下雄"5个大字,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瞿塘峡因此也有"夔峡"之称。

夔门有一个神秘的洞口,被人们称为"黄金洞",因为传说中,洞内埋藏着很多金银财宝。黄金洞在瞿塘峡南岸的绝壁上,洞上有70多米的悬崖,下有200多米的深谷,下端有一串 "Z"形的石孔,据说是藏宝者留下的遗迹。

而从中发现的一些遗物也为巴人这个古老民族的归宿提供了线索。

黄金洞内真的有金银珠宝吗?是谁藏的宝呢?咆哮的江流穿过迂回曲折的峡谷,在人们的思索中,闯过夔门,呼啸而去……

白帝公孙述的黄金洞 坐落在长江边上的白帝城,一面靠山,三面环水,背倚高峡,前临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是三峡旅游线上久负盛名的景点。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碑刻很多,展出的文物及工 艺品有1000多件。距白帝城不远有个黄金洞,传说里面的财宝和白帝城的命名人--公孙述有着莫大的关系。

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公孙述与其父公孙仁本是汉臣,汉哀帝即位,公孙仁出任河南都尉,公孙述则来到天水郡清水县为令。公孙仁见儿子年幼,便叫门 下老家人随他一同上任。没想到一个月后,老家人便独自回来,说公孙述不愿听从他的指教,凡事自行一套,却也将清水县治理得井井有条。天水郡长爱才,又破格提拔公孙述兼 管其他五县,五县政通人和,奸盗不发,公孙述由此名声大噪。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一批职位卑微的汉朝官吏纷纷变更门庭,公孙述也摇身一变,成为新朝官吏。王莽将蜀郡改名为导江,公孙述甘做贰臣,由此升任郡守,县治设在临邛。公 孙述此时仍以才能闻名,《华阳国志》记载,即便他日后离开了临邛,蜀人追思他的政绩,仍将临邛城俗称为公孙述城。

不幸的是,公孙述等失节的汉朝官吏官瘾还未过足,新朝便在全国上下一片口诛笔伐中迅速崩塌,新朝官吏也成了过街老鼠。公元23年,绿林军首领刘玄称更始帝,复称汉,闻得 风声,各郡、县百姓纷纷诛杀新朝官吏,揭竿而起。

导江远在西南,大乱之初还未有动静。更始帝复汉后,蜀中豪杰纷纷起兵响应,更始帝拜南阳人宗成为"虎牙将军",派其领兵入蜀。公孙述是聪明人,他立即派人迎接宗成入成 都,没想到宗成的部队被他迎到成都后,难改绿林习气,掳掠烧杀,无恶不作,根本不把公孙述放在眼里,公孙述出力不讨好,又忌惮宗成对自己不利,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了 宗成。他又派人谎称汉朝使者,从东方而来,授辅汉将军、蜀郡太守、益州牧大印。这样,公孙述又摇身变为了汉臣。在取得公开的官位之后,公孙述起兵把那些起义强盗都剿灭 了,吞并了他们的部队。这时候,他干脆和玄汉政府翻脸,自己作了蜀王,建都成都。因为保境安民,一时很受当时境内百姓的拥戴。

公孙述托名汉臣,无非想借此笼络人心,不久,他便自立为蜀王,定都成都。公元25年元月,刘秀率先称帝。公孙述想效仿刘秀称帝,又担心自己非汉室正统,不能服众,时常问 部下:"当皇帝的人都是有定数的,我能凭借什么当皇帝呢?" 其部将也善察言观色,马上就知道公孙述的意思。于是说:"主公,天下本是能者当之,何况天命无常,只要百姓拥戴,当皇帝不是难事啊!" 公孙述听了这话心里美滋滋的,当晚就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在他耳边念道:"公孙十二为期"。他醒过来对自己的夫人说起此梦,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说他的王朝可以延续12代 还是12年呢?如果仅仅是12年,虽能贵为皇帝,可惜国祚太短,冒这个险值吗?公孙夫人此时胆量更大,她鼓励丈夫说:"朝闻道,夕死尚可,何况十二乎?" 传说当年公孙述兵临赤甲时,曾看到一口古井中白气蒸腾,矫夭如龙,腾空而起,夜里又有光在他掌中刻字"公孙帝",因为公孙述尚白,自然以为这是个吉兆,是自己将成为真 龙天子的象征,再加上梦境的寓意,此时公孙述认为自己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公元25年4月,公孙述筑起了白帝城,在成都称帝(自称白帝),定都成都,国号"成家",年号"龙兴"。称帝以后,公孙述分封二子为王,大兴土木建造宗庙、宫殿。而其出入宫 殿,必定先要陈列骑士仪仗。在南郑修建行宫,在汉中积谷,养甲兵数十万,并在成都修造了一座10层的赤楼,栏槛都用丝帛装饰,大事侈靡。可见公孙述此时已在巴蜀之地大肆 搜刮。

建武十年,刘秀在基本扫尽中原群雄之后,在洛阳为大将吴汉、岑彭、来歙壮行,尔后,浩浩荡荡的大军从水、陆两路杀向成都,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兵临城下。建武十二年,公 孙述在宫中占卜,卦书"虏死城下",公孙述大喜,又燃起了最后一丝希望,亲自领兵出城,兵败被刺,当晚死于成都城中。第二日,延岑开城投降,"成家"政权遂亡。

蜀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地饶物丰,公孙述在这里盘踞了十几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一国之君",其财产数量不容小觑,他战死以后,蜀地一直流传着公孙述兵败前秘 密将数年积蓄的金银珠宝藏在了夔门的一个洞穴里,即今天说的"黄金洞",以备来日东山再起。而黄金洞内有宝物的传说也诱惑着一批又一批的探险者。

专业探险队的意外发现 1998年8月25日,在四川奉节探险的中国、英国、爱尔兰三国联合探险队,登上夔门绝壁,准备揭开千百年来罩在黄金洞上的神秘面纱。70余米的悬崖,200余米的深谷,曾使无数 慕名前来的寻宝者知难而退。

实际上,早在1958年,奉节县永乐镇的一位农民便到过黄金洞,因他见洞中鹰隼出落,便背着个粪篓,从山顶吊根草绳滑入洞内,想找寻肥料。没想到,在洞中,他没有找到多少 肥料,却看到不少棺木。一时气愤,他将洞口的两具悬棺推了下来,还捡回了一把青铜剑。可以想象,农民悬绳探宝洞,诱导了多少盗墓者。这次三国探险家探寻此洞时,发现洞 顶还悬着一根粗绳,绳边的野草已被铲平。

早在1994年,中英联合探险队来奉节探险天坑地缝时,就对黄金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5年,中法联合探险队来奉节时,同样对该洞表示神往,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没能进洞。

这一次,中英探险队和爱尔兰探险家再次来到奉节,决心一定要揭开黄金洞之谜。探险队在对天坑地缝作了再次考察后,决定由中国地质岩溶协会会长朱学隐教授和国际洞穴协会 秘书长安迪·伊文思带队,对黄金洞进行探险。所有队员虽然为自己能探寻黄金洞,揭开千古谜而显得异常激动,但是仍十分谨慎,8月24日就都赶到现场,熟悉环境,作前期准备 。

8月25日上午9时20分,随着一颗耀眼的信号弹飞升上天,48岁的地质专家安迪·伊文思,有40年探险经验的英国探险家肯尼·泰勒,SRT(世界上最先进的单绳滑行攀缘技术)专职 技师、36岁的爱尔兰探险家瓦特,地质学硕士、30岁的中国地质专家张任,依靠SRT技术,从山顶依次滑下行至洞前,他们荡秋千似的贴近山壁,抓住岩石。

队员们先探了黄金洞周围的3个小洞,然后爬进黄金洞。约半个小时,在洞中发现了一堆相互枕藉的尸骨,并发现有棺木碎片和四根完好的木棒。又过了半个小时,在洞壁上发现有 涂画物,似是象形文字,图像、线条清晰可见。洞内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的古代兵器、家用器皿。然而,最终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又过了约莫半个小时,即行进约20米后,队员已 走到尽头。没有找到任何能够证明传说中的种种事物存在的可靠依据,队员们只好将发现的所有东西拍下了照片以便研究。

洞内物品是何年、何人所留?因为进入的是探险人员,考古方面留下的几近空白,那洞壁上留下的"巴蜀图语"说的是什么?是否就是巴文?图画与巴文是否记载着巴人灭国之祸 的秘密呢?

巴人最后的归宿 专家经过分析,认为黄金洞是最后一支巴人的灭绝之地。

巴人,是东夷部落首领太皋氏的后代,先秦时期一直生活在川东鄂西一带。古代巴人不但作战勇猛顽强,被称为"神兵",而且能歌善舞,极其乐观。他们曾在商、周、楚、秦等 强大部族的包围中不断征战;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中,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在长江流域创造了可与中原文化相媲美的古老文明,对川东地区经 济文化的开发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秦灭巴后,巴人相对独立的"民族国家史"结束了,多支部族分散迁徙,主体进入五溪流域成了后世的五溪蛮;有的部族遁入大巴山、秦岭南麓密林深处;有的远徙东南到达福建 一带,甚至远徙到达中南半岛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和印度,成为当地主体民族。还有一支巴人远徙重洋,到达南美洲,成为洪都拉斯的印第安人祖先。其余部族迁回了巴人赖 以发迹的清江峡谷,应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老话。巴人数千年以来的大迁徙,除了灭国后的移民路线,实质上是大规模逐盐而居的移民。在其武盐立国的过程中,最终将 三峡文化中的大溪文化、巫?文化、早期巴文化等特质,与各地土著文化融合形成质朴劲勇、诡谲神秘的巴文明,并在秦以后融合楚文化后,逐渐融入了统一的中华帝国民族大家 庭,巴风楚韵从此根植于巴人后裔土家人的性灵中。

但秦以后,最初的巴人却在历史上失踪了,只剩下史书上的点点遗记。

三国时,诸葛亮专门从巴人地区征召了一支古代的特种部队"三千连弩士",长期驻扎在汉中,那连弩,也不是被神化了的诸葛丞相发明的,而是巴人氏族部落的致命武器。巴人 连弩士成了诸葛亮大军的王牌威师,射杀曹魏名将张?就是他们干的绝活。弩奇士的神话因此流传了很多年。

到宋代,当蜀境一些少数民族起兵反叛,而官军屡战不胜时,朝廷首先就想起"歌舞以凌、殷人大溃"的巴人,将他们冠以"忠义胜军"的称号招募来,果然一战平定蜀乱。南宋 政和年间,蜀中茂州发生叛乱,驻守成都的将帅周焘一筹莫展,大诗人苏东坡的侄儿苏元志去献策,说:"只要招募巴人子弟去作战,不用多,只消几千人,就必胜无疑!"周焘 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很快反叛者就投降了。宋徽宗听说了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下旨让巴人教授那些不会作战的官军们,叮嘱"直到教会为止!" 至明时,巴人后裔仍显示出骁勇善战的特性。明嘉靖年间,因官军的无能,应皇帝征召,湘鄂西各路土家土司率本部土家兵慷慨奔赴东南沿海,其中容美(今鹤峰)土司王田九霄 与其年过八旬的老父田世爵出兵万余人,一举击败倭寇,明世宗亲自为诸土司颁赐"东南第一战功"匾额。这也是史上少见的对倭寇的爽快胜利。

而且三峡地区历史上先后出现过6次大规模的移民潮,也冲击着巴人的生存空间。这最早可追溯到夏末商初,《山海经》载:"(夏)耕……乃降于巫山。"这是指中原地区的夏耕 部族,在与其他部落的战争失败后,从千里迢迢的中原来到巫山即今天的三峡地区。而离今最近的移民潮是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湖广填四川"。到近年三峡工程迁建、蓄水,原来 居住在秭归、巴东、巫山、奉节、云阳、万县、涪陵等巴人核心区的居民100多万人,因为环境容量的问题,大部分被外迁,分散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似乎是上天注定了 巴人及其后裔们万年漂泊的命运。

巴人失踪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悬案,考古工作者苦苦追寻他们的踪影,却寻不到任何相关的蛛丝马迹。就在巴人失踪千年以后,神秘的夔门黄金洞为解开巴人失踪之谜带来了一丝 希望。

据那些岩壁上的象形文字记载,巴人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扶老携幼全族逃入洞中,走到江边洞口,发现是一条绝路。便用赭石写下了他们的不幸,以传后人。最后全体在洞中殉难 ,黄金洞就成了巴国的坟墓。

那么,巴人是从哪里进入黄金洞的呢?解放后,人们从奉节县水桶岭找到了黄金洞的另一个出口,这个洞口就是千年以前巴人的入洞口。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灭掉了川西 的蜀国后挥师剑门关,直取长江中游的巴国。古代巴人在湖北巴东县遭到灭楚秦兵的追杀,落荒逃进黄金洞,秦兵将立即将洞口封死。巴人只得不断住里钻,走了7天7夜,终于看 见一线曙光,当他们欢呼着跑到洞口时,却惊呆了:黄金洞下面竟然是万丈深谷,巴人进退不得,便用赭石在壁上记下自己的不幸以示后人,然后全体在洞中殉难。

这支最后的巴人队伍带着他们全族的家当躲进了黄金洞,但考古工作者只在其中发现了兵器、家用器皿及骨骸。巴人有没有在洞内埋藏黄金珠宝?为什么数次探访都没有找到财宝的 遗迹?此前进入的农民真的只发现了一把巴式剑吗?他是不是藏起了一些巴王的宝藏?这个洞另有出口通向外面吗?至今留下的仍是一串难解之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36508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