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针对日前出现的碘盐“抢购风”,中国盐业总公司在其网站发表声明指出:我国的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盐业公司一般都会有三个月的库存量,中国盐的产能达到8000多万吨,而食盐一年销量只有800多万吨。
那么,盐究竟来自哪里?中国有多少盐?
“百味盐为首”,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了解,我国食盐的产地分布很广,以原料来源分类,食盐可分为海盐、矿盐(井盐)和湖盐三种类型。
矿盐:成本低产量大
我国的矿盐产地包括了34个省级行政区中的13个行政区,主要是四川、湖北、湖南、云南、江西、河南、重庆、安徽、山东、江苏、广东、甘肃、陕西等地。
成品矿盐的原材料来自于地下1300米深的天然盐矿。从原材料制成成品盐要经过一系列工序:首先将淡水打压到地下1300米,将井矿盐融化成卤水后,再将卤水经过过滤、净化等程序,去除卤水里面少量的钙、镁等离子,形成纯净的卤水,最后,经过蒸发等一系列工序,可转化为国家专营的盐产品。
据了解,有的天然盐矿形成于8000万年以前。把地下1300米深的井矿盐变成纯净卤水的整个过程,完全是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不可能受到外界任何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仅江苏省盐矿资源可开采量多达3100亿吨,单淮安一地探明储量就达2500亿吨,可开采量为1300亿吨。
矿盐的成本较低,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食盐都是矿盐,海盐只占较少一部分,所以,大家尽可放心食用。
湖盐:
最早发现和食用的盐类之一
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是青海的察尔汗盐湖。盐湖是湖水含盐度大于3.5%(即大于海水平均盐度)的湖泊。湖盐也是人类最早发现和食用的盐类之一。
中国是个多盐湖国家,有10个盐湖区,盐湖1500多个。
盐湖绝大多数分布在西北的山间盆地内,如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正是盆地封闭而低洼的地形,使得流域内河流的水不断地流向湖泊,难以外泄。
这些地区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影响,湖水的蒸发量超过补给量,湖泊的水被蒸发了,河水带进来的盐,却留在了湖中,湖水的含盐量增加,最终达到饱和和过饱和状态,盐的结晶从湖水中析出了,在湖滨和湖底形成了各种盐类的沉积矿床。
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就是湖盐,也叫池盐。有些盐湖之大,储存量之高,超乎想象。
海盐:
多次结晶提纯也很安全
针对市民对日本核辐射可能使海盐受到污染的担忧,专家明确指出,海盐是安全的。
首先,我国沿海的盐场离福岛的距离很远。辐射物质进入了大海,经过那么长的距离,会被稀释掉,这样的影响将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其次,退一步说,可能影响海盐制造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铯,但是它的金属离子非常重,在海水里会马上沉到海床,不可能随海水漂到两千公里以外的地方。
再说,海水里除了我们需要的钠离子,还有很多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金属离子,但是我们吃的盐,只需要氯化钠。
现代工业使用多次结晶的方法,通过控制工艺流程,把海水中那些对人体没用的甚至有害的金属离子排除掉,最后只留下钠离子等我们需要的东西,结晶成为食盐。因此,即使海水中出现非常微量的放射性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工艺程序,多次结晶,提纯,将其去除。
中国海盐产量最大,从北到南18000公里海岸线上,形成了中国四大海盐产区,即辽东湾盐区(辽宁省)、长芦盐区(河北、天津)、莱州湾盐区(山东沿海)、淮盐产区(江苏省)。
吃碘盐防核辐射作用不大
那么,吃碘盐到底能不能防核辐射?专家认为,当发生较严重的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甲状腺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此时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服用一定量的稳定性碘片,使稳定性碘在甲状腺里饱和,以阻断放射性碘被甲状腺吸收,并使放射性碘快速排出体外。通俗地说,甲状腺特点是“吃饱”碘之后,就不会再吃碘了。
但对防核辐射有一定效果的碘片,每片碘片含有高达100毫克的碘。根据食盐国家标准GB5461-2000规定,碘含量为20-50mg/kg。如果每人每日吃进5-15克(平均10克)的碘盐,每天即可获得100-300微克(平均200微克)的碘,可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量,但对防核辐射作用不大,拼命吃碘盐只会损害身体健康。
对正常人来说,过量服用碘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如引起甲状腺肿大和碘致甲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36087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