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探险小组发现一群年轻拟鸟龙陷入泥潭中集体死亡,进而揭示拟鸟龙更多的生活习性
考古挖掘地址位于中国内蒙古西部的戈壁地区
这群年轻恐龙在沼泽的突然死亡提供了罕见的恐龙社会习性快照,这群恐龙全部由似鸟龙(ornithomimid dinosaur)组成,它们的集体死亡暗示着未发育完全的恐龙幼体缺少成年恐龙群体的照顾,很可能成年恐龙群体都忙于筑巢和孵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驻外探险家,他说:“身陷沼泽的这群恐龙中没有成年体或刚孵化出来的恐龙。”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谭琳强调称,这些年轻的恐龙形成一个群体独立地生活着。
在塞里诺的实验室里有一对保存完好的骨骼化石,其中完整地保存着该动物胃中的最后晚餐和胃内碎石。据悉,这对骨骼化石于2月底运回中国。据悉,2001年谭琳、中国科学院的赵希金(音译)和塞里诺领导一支国际探险小组发现这些拟鸟龙骨骼,该探险小组成员还包括:美国蒙大纳州立大学的大卫-瓦里奇奥(David Varricchio)、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杰弗里-威尔逊(Jeffrey Wilson)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驻外探险家加布里埃尔-里昂(Gabrielle Lyon)。
瓦里奇奥说:“对于现今存活的物种而言,很难发现它们陷入泥潭的‘群体墓地’,这是最好的蹄形状哺乳动物化石样本。”这个恐龙墓地中第一块恐龙骨骼化石是由中国地理学家1978年在内蒙古戈壁一处荒凉风化的小山丘底部发现的,20年之后,中日考古小组挖掘到第一具恐龙骨架,并将这种恐龙命名为拟鸟龙。
在这项考古挖掘的基础上,目前的这支国际探险小组将该考古地点挖掘得更加宽阔,依据第一具恐龙骨架的位置继续挖掘,最终他们在该地点共挖掘出25具恐龙骨骼化石。通过辩别骨骼上的年轮,证实它们的年龄在1岁至7岁之间。
探险小组认真记录了所有恐龙骨骼的位置和相应岩石层的详细情况,试图理解有多少相同种类的恐龙数量在同一地点腐烂死亡。他们发现这些恐龙骨骼都面朝一个方向,暗示着它们很可能是在短间隔时间内集体死亡。
这次考古挖掘工作证实了一次远古时期悲惨的灾难,虽然多数骨骼都位于同一平面,但是它们的后腿深深地陷入泥潭之下。仅有它们的臀部骨骼消失不见,这很可能是当这些年轻死亡之后,食腐动物以它们的尸体为食。塞里诺说:“这些恐龙在泥潭中逐渐死亡,它们拼命地挣扎只是更加吸引了附近的食腐动物或掠食动物。”通常风化、腐食动物清扫和骨骼转移将清除远古动物死亡的直接证据,但是该考古地点却提供了这群年轻恐龙死亡的最佳证据。
在泥潭周围的骨骼标记显示它们在死亡前曾试着逃脱。瓦里奇奥指出,对于此次考古发现我感到兴奋,但又感到难过。我感到难过是因为这里有大批的恐龙死亡,令人感到兴奋的是这是很罕见的深入全面考古挖掘。除了展现了恐龙群的构成和习性,该考古地点挖掘出的微型骨骼让科学家颇感兴趣,依据头部骨骼结构,研究人员甚至能准确分析恐龙眼球的大小。塞里诺说:“拟鸟龙将会成为科学家最全面熟知的恐龙物种之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34952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