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几年的无声思维培训中,我们发现目前的好像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掌握了快速阅读之后,就可以以每分钟多少万字的速度去阅读任何难度的书籍。很多从事速读培训的人员最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掌握了速读之后,可以用来阅读专业书籍吗?(可以阅读困难书籍吗?)
对于速读的这种误解,某些机构的广告宣传固然“功不可没”,更重要的是,某些培训机构的所谓老师,也没有真正的掌握速读,对于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切身的体会,当然无法做出明确的回答。唉,到底是可以呢还是不可以呢?我也不知道啊!
速读是什么?它是一个阅读技能,由阅读理解模式和用眼方式的转变,导致看书习惯的改变。说白了,就是重新建立起一个阅读模式。传统的逐字音读是一个阅读模式,“眼脑直映”的快速阅读方法又是另外一个阅读模式。
用任何一个阅读模式读书,都肯定会遇到一个简单书籍和困难书籍的问题。因为,一个人的阅读速度,只是他阅读能力和水平的一个方面,还有理解率和记忆率等方面也是考核评价阅读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项目。另外,阅读目的、读物的难易程度和知识结构与水平等方面也会影响和制约他的阅读速度。阅读目的要求高的,速度就要相对慢些;读物内容和风格艰深晦涩的,速度也要相对慢些;超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结构的,当然会看不懂的。
这里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当你用传统的音读模式去看书时,遇到你看不懂的地方你都怎么办?肯定是掉过头来,细细的分析,思考,上下文融汇贯通,直到把握住要点。遇到需要特别记忆的地方怎么办呢?需要反复的看,然后默默的背诵。
但是,一谈到“速读”这个词,人们就不会这样认为了,他们以为“速读”就应该看一遍,能够把任何书籍看懂,记住。这本来就是对于速读的一个错误的认识。
前面说到了,速读,只不过是一个阅读模式的改变。也就是看书的习惯改变了,用了另外的一个理解途径(眼脑直映)和用眼方法。既然是一个阅读模式,固然也要遇到一个简单书籍和困难书籍的问题。此时,速读者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速读者照样会把看不懂的地方反复看,思考,体会,把握要点。遇到要记忆的地方照样会反复看,记忆。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是在“”的另外的阅读模式下进行的,正因为这种阅读模式比传统音读要高明多少倍,所以以上的这些步骤也比传统音读的时候效率要高很多倍。而这个倍数,就是速读相对于传统音读的优势!举个例子,用传统音读的时候,看简单书籍(小说,童话等),是每分钟800字,看困难书籍(专业书籍,陌生领域的书籍)是每分钟100字,记忆一页文字需要半个小时。而训练速读以后,通过阅读模式的改变,这个数据变成了读简单书籍每分钟5000字,读困难书籍每分钟1000字,背诵一页书用10分钟。这才是衡量速读成功与否的标志。泛泛而论每分钟多少字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比如读小说是每分钟5000字,换成专业书籍还是每分钟100字,背诵一页书还是半个小时,这样的速读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速读是阅读模式的转变,速读中,也可以分为精读,细读,和快速的消遣阅读。只不过,每个都比传统音读效率高很多倍。
本来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弄清?原因是,目前的很多速读训练方法,只不过是“硬性提速”,通过眼睛训练硬生生的把音读速度往上提,并且指望着因此而实现阅读模式质的改变,把希望寄托在练习者的“潜质”和“悟性”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读提速还是有点可能,因为大多数人的音读理解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达到阅读模式质的改变确实强人所难。换句话说,目前的很多速读训练根本没有起到改变阅读模式(眼脑直映)的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速读先驱王学贤也提到了一个“绝对速度”和“应用速度”的说法。并且认为绝对速度是指人们看通俗易懂、专业性不强的普通文章时的最快速度,一般要求读一遍的理解记忆程度达到60%以上即可。国外快速阅读考级和竞赛的时候,就是考察这个能力和水平。而应用速度是指人们在读自己的学习资料、工作材料时的速度,一般要求理解记忆率在70%以上为合格。如果绝对速度达到了每分钟10000字,理解记忆率60%的水平后,其应用速度大致可以达到如下水平:每分钟6000字左右时,理解记忆率为70%;每分钟3000字左右时,理解记忆率为80%;每分钟2000字左右时,理解记忆率为90%;每分钟几百字(精读)时,理解记忆率100%。这也是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另外一个角度的说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udu/140904.html
相关阅读:超级快速阅读的阅读步骤
快速阅读中的回跳现象
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不同文章的阅读技巧
小说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