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哭刘?》李商隐唐诗鉴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全唐诗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作品介绍】

  《哭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伤悼友人刘?而作的七律。此诗对挚友含冤被贬客死他乡表现出深深的悲恸,通过对亡友的伤悼,宣泄了诗人内心对朝廷的失望与痛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抗议。全诗风格悲壮,情感真切,既伤悼朋友,又为之鸣冤,深情而正义,感人肺腑。

【原文】

哭刘?⑴

上帝深宫闭九阍⑵,巫咸不下问衔冤⑶。

黄陵别后春涛隔⑷,湓浦书来秋雨翻⑸。

只有安仁能作诔⑹,何曾宋玉解招魂⑺?

平生风义兼师友⑻,不敢同君哭寝门⑼。

【注释】

⑴刘?(fén):字去华,昌平(今北京昌平县)人。唐敬宗宝应二年(826年)进士。李商隐的友人。

⑵深宫:一作“深居”。九阍:九重宫门。《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宋玉《九辩》:“君之门以九重。”此言帝宫深遥。

⑶巫咸:传说中的古代神巫。《甘泉赋》:“选巫咸兮叫九阍,开天庭兮延群神。”此言朝廷不派人来了解刘?的冤枉。

⑷黄陵:在今湖南湘阴县北。《哭刘司户?》:“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水经注》:“湘水又北经黄陵亭西,又合黄陵水口。其水上承太湖,湖水西流,迳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方舆胜览》:“庙在潭州湘阴县北九十里。”《通典》:“岳州湘阴县有地名黄陵,即二妃所葬之地。”春涛隔:言去年黄陵别后,方历一载。时商隐在长安,与?所处之地遥隔大江,故云“春涛隔”。

⑸湓(pén)浦:指江州,即浔阳,今江西九江。《庐山记》:“江州有青盆山,故其城曰湓城,浦曰湓浦。”刘?可能卒于此地。书:此指讣书。从江州传来刘?的死讯,正是秋雨降落之时。

⑹安仁:西晋潘岳的字,他长于写作哀诔文。此句以潘岳自喻,说自己只能空作诗文以致哀悼。诔(lěi):古代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的文体。

⑺招魂:《楚辞》篇名,王逸认为是“宋玉怜屈原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

⑻风义:风度节义。此谓以交情而论,我们是朋友;但以风骨气节而论,我则敬之为师。

⑼同君:与您一样,作为同辈。寝门:内室的门。《礼记·檀弓上》载:孔子说:“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即师重于友之意。商隐敬重刘?的为人,所以说不敢自居于朋友之列而在寝门以外哭吊他。

【白话译文】

  天帝高高在上,天门紧闭,更不派神巫下凡来问一下刘?您的冤情。自从去年春天与您在黄陵分别后就一直被滔滔江水阻隔,再也没有见面,一别之后,等来的竟是您客死浔阳的噩耗。我此时只能像潘岳一样空作哀诔之文,却无法为您招魂使您起死回生。刘?您平生高风亮节,于我亦师亦友,我不敢与您同列,更不敢在寝外哭悼亡灵。

【创作背景】

  此诗为李商隐初闻刘?病故的噩耗而作。刘?的卒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冯浩《李商隐年谱》定在会昌二年(842年),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则定在大中三年(849年)秋。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此诗当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刘?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在策文中痛斥宦官专权,引起强烈反响。考官慑于宦官威势,不予以录取。令狐楚、牛僧孺均曾召用他为从事,授秘书郎,以师礼待之。李商隐与他在兴元令狐楚幕中相识,友谊深厚。大约在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因宦官诬陷以罪,刘?被贬为柳州司户参军。直到大中元年(847年)才从贬所放还。大中二年(848年)春初,李商隐由江陵返回桂林郑亚幕府途中,与自贬所放还的刘?相遇,曾作诗相赠。两人旋即在黄陵分别。第二年秋天,刘?客死于浔阳。对刘?贬谪而冤死,李商隐是极为悲痛的。当时李商隐正在长安,听到噩耗后,一连写了四首诗哭吊。这是其中一首。

【赏析】

  首联寓言刘?被冤贬的情景:高高在上的天帝,安居深宫,重门紧闭,也不派遣巫咸到下界来了解衔冤负屈的情况。这幅超现实的上下隔绝。昏暗阴冷的图景,实际上是对被冤贬的刘?所处的现实政治环境一种象征性描写。比起他另外一些诗句如“九重黯已隔”、“天高但抚膺”等,形象更加鲜明,感情也更加强烈。诗人的矛头,直接指向昏聩、冷酷的“上帝”,笔锋凌厉,情绪激愤,使这首诗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急风骤雨式的气氛中。

  颔联从去年春天的离别写到今秋的突闻噩耗,大中二年初春,两人在黄陵离别,以后就一直没有再见面,故说“黄陵别后春涛隔”。第二年秋天,刘?的死讯从浔阳传来,故说“湓浦书来秋雨翻”。这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具有鲜明而含蕴的意境和浓烈的感情色彩。“春涛隔”,不只形象地显示了别后江湖阻隔的情景,而且含蓄地表达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长思念,“春涛”的形象,更赋予这种思念以优美丰富的联想。“秋雨翻”,既自然地点明听到噩耗的时间,又烘托出一种悲怆凄凉的气氛,使诗人当时激愤悲恸与凄冷哀伤交织的情怀,通过具体可感的画面形象得到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两句一写生离,一写死别,生离的思念更衬出死别的悲伤。感情先由上联的激愤沉痛转为纤徐低徊,又由纤徐低徊转为悲恸激愤,显得波澜起伏。

  前幅由冤贬到死别,在叙事的基础上融入浓厚的抒情成分。后幅转为直接抒情。颈联以擅长作哀谏之文的西晋作家潘岳(字安仁)和“怜哀屈原忠而斥弃,……魂魄散佚”而作《招魂》的宋玉自喻,说自己只能写哭吊的诗文深致哀悼,却无法招其魂魄使之复生。两句一正(只有……能)一反(何曾……解),相互映衬,有力地表达出诗人悲痛欲绝而又徒唤奈何的心情,下句尤显得拗峭遒劲。

  尾联归结到彼此间的关系,正面点出题中的”哭”字。刘?敢于和宦官斗争的精神和鲠直的品质,使他在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中获得很高的声誉和普遍的崇敬,当时有声望的大臣牛僧孺、令狐楚出镇襄阳、兴元时,都辟刘?入幕,待之如师友。诗人和刘?之间,既有多年的友谊,而刘?的风采节概又足以为己师表,所以说“平生风义(情谊)兼师友”。《礼记·檀弓上》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诗人尊刘?如师,所以说不敢自居于刘?的同列而哭于寝门之外。这两句,不但表达了侍人对刘?的深挚情谊和由衷钦仰,也显示了这种情谊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正因为这样,这首哭吊朋友的诗,其思想意义就远远超越一般友谊的范围,而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诗人的悲痛、愤激、崇敬与同情也就不只属于个人,而具有普遍的意义。直接抒情,易流于空泛、抽象,但由于诗人感情的深挚和表达的朴素真切,则显出深沉凝重的效果。

【作者介绍】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汉族,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著有《李义山诗集》。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quantangshi/631558.html

相关阅读:《早寒有怀》孟浩然唐诗鉴赏
陈京的诗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刘禹锡唐诗鉴赏
《城东早春》杨巨源唐诗鉴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唐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