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译文
关关雎(jū)鸠(jīu),在河之洲。 雎鸠鸟在河中沙洲,不停地鸣叫。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 文静美好的姑娘,是男儿的好配偶。
参差荇(xing)菜,左右流之。 在船的左右两边捞,长短不齐的水草。
窈窕淑女,寤(wu)寐(mei)求之。 文静美好的姑娘,男儿日夜都想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长短不齐的水草,姑娘左右去摘采。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文静美好的姑娘,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参差荇菜,左右?(mao)之。 长短不齐的水草,姑娘左右去挑选。
窈窕淑女,钟鼓乐(le)之。 文静美好的姑娘,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蒹葭》 译文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溯(su)洄从之,道阻且长;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蒹葭萋(qī qī)萋,白露未?。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di)。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所谓伊人,在水之?(si)。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zhǐ)。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作品简介】
《关雎》出自《诗经bull;国风bull;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蒹葭》选自《诗经bull;国风bull;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关雎》赏析】
此诗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对所思女子真是设想得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第一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来,连个小弯儿也不拐。但从第二章起,细节描写增多了,小伙子由于寤寐思服,彻夜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这确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稳,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恋爱时总是好往乐观处想,于是他想到将来结婚时场面多么热闹,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谐,生活多么美满幸福。这一切遐想,都是从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失眠中幻化出来的。虽说是主观的一厢情愿,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后来的剧作家代剧中人立言,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反嫌说得太露;而《关雎》的作者却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可排遣的相思,这真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了。难得的是这乃属于典型的东方式的、我国传统的正常恋爱观,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为夫妇(用好逑字样可证),而不仅仅是做为情侣(这同《郑风》里的作品就不同了!),这固然有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却也体现了汉民族的传统特色。
【《蒹葭》赏析】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957008.html
相关阅读: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过零丁洋》《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答案
《菩萨蛮?宿水口》阅读答案
《清溪行》阅读答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