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中考及模拟考古诗阅读题例解
刘继鹏
上海中考及模拟考的古诗阅读题并不难,考测的内容主要包括:词语意思的解释,词语作用或句子意思的理解、景象意境的领会、表现手法的简赏、诗意的把握和作品风格的判断等。
要解答好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即理解词义,明白句意,弄清层次,了解特色,把握主题。其次要读通,即分析语言,明确手法,感悟意境,体会情感。其三还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的诗体知识、文学常识和基本的语法分析能力。
请看我们对下列诗词阅读题的解析。
【试题】
2011年上海中考题(为了便于解说,原序号一律改为1、2)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如何解答中考古诗词阅读题
【解析】
读懂:李清照的这首词很短,但却很有层次。一二两句是一层大意是说“昨夜”风雨交加,酣睡醒来却酒意尚存。三四两句又是一层,转而写人物问答。意思是天明时“我”问“卷帘”(暗寓天亮)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回答说:“海棠花还是老样子”。最后两句是第三层,“我”就对她说:“你知道吗,海棠花应该是花儿消瘦绿叶更盛了。”
读通:第一层先写景,既暗寓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为“浓睡不消残酒”和后面的“问花”做了铺垫。第二层问答,显示了作者和侍女的不同情态,作者心情急切,侍女轻疏大意,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又引出第三层,突出作者的体物入微,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特殊的情感??感物伤己。
注意:我们上面的分析,是针对初中古诗词学习的基本要求来说的。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不同题型或内容的试题了。其实具体解题的时候,不一定要这样面面俱到。
题解:有了以上的理解,2011年的中考古诗题就是小菜一碟了。
第1题解释“浓睡”,其实只要靠平时的语言积累就可以解决,那就是“熟睡”的意思(标准答案是“酣睡”)。但是,有时候词语是要依据语境来解释的,不像这一题这么简单,所以我们还是要具有依据具体语境来分析词语的能力。比如“浓睡不消残酒”一句,说明作者睡前是喝了酒的(借酒浇愁),喝了酒睡觉,一般会睡得很沉(或“很熟”),所以可以推出“熟睡”、“沉睡”、“酣睡”的意思来。
弄清了作品的层次,明白了句于句的关系,我们在解答第2题的时候,就能果断而准确地选择B项了。当然此题也可以通过对句子简单语法分析也可以准确解答。“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两句都有成分省略,“试问卷帘人”一句省略了主语“我”,而“卷帘人”是“问”的宾语;“却道‘海棠依旧’”显然是回答,也省略了主语,这个主语就是“问”的宾语“卷帘人”。由此,我们也可以准确地选择B项。(附带说明“雨疏风骤”中的“疏”是有不同解释的,比如周汝昌先生解释为“疏放、疏狂”)
如何解答中考古诗词阅读题
我们再看徐汇区的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词中“鱼龙舞”的“鱼龙”指的是 (2分)
8.下列各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描绘了人们欢庆春节的快乐场面。
B.词人表达了自己在繁华场景中与众不同的追求。
C.词中描绘的热闹画面体现了词人欢乐的感受。
D.该词是辛弃疾词作中豪放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解析】
为了节约篇幅,我们省去了“读懂”,直接从“读通”开始。
读通:这首词上片写景,渲染元宵之夜的繁丽热闹的景象;下篇转而写人,表现作者的追寻,而这正是作品的主旨所在。由此看来,热闹的灯市景象、盛装的游女,都不是作者追求的对象,只有那位在“灯火阑珊处”得佳人,才是作者的意中之人。由此看来,作者在华丽的灯火和欢乐的人流之中,是在追寻,并无欢乐。“众里寻他千百度”,表现的是一种急切、执着甚至焦虑的情感,所以才有“蓦然回首”的惊喜。原来作者写灯火写游女,完全是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铺垫的。
读通了辛弃疾的这首词,我们就可以准确地解答试题了。
先看第1题:
此卷第1题解释词语,就和市统考卷不同了,必须依据有关常识和语境来理解。题目是“元夕”,即元宵节(上元灯节),元宵放灯是传统习俗,词的上片写的就是灯市景象。其二,上片“灯火”一词提示我们,“花”、“星”、“鱼龙”都是用比喻手法来写“灯火”。由此判断这里的“鱼龙”不是“鱼”,不是“龙”,而是“鱼、龙形状的灯”。
由此看来,词语应该依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从而作出准确的解释。
再看第2题:
此题与市统考题也有所不同,其一,市统考题是“选误”,此题是“选正”;其二,市统考题侧重句意、特点,此题侧重的是情境、风格。
A项中的“春节”,与题目“元夕”不合,明显错误。C项的表述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一,也和作品的主题不符,也是错误判断。豪放风格的作品一般景象宏大、气概豪迈、语言刚健实朴,而此作词语较为华丽,表意含蓄婉转,与豪放风格不同,所以D项也是错误判断。只有C项的归纳,和词作的主旨一致,所以选定C。
由此来看,读懂读通不仅包括诗词正文,还包括题目、作者和注释;要准确解题,除了较强的内容、情感、手法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必要的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如传统节日、时令季节、风格流派等等)。
如何解答中考古诗词阅读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857309.html
相关阅读:《菩萨蛮?宿水口》阅读答案
《清溪行》阅读答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及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过零丁洋》《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