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是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②“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2)与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词人“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直接抒情:“无人知此意”,直接表达无人理解的凄凉;“天涯”二字深表漂泊之苦,“节序匆匆”,表达了时光流逝,自己却报国无门的无奈。(2分)
间接抒情:借事抒情:适逢端午,诗人高歌楚辞来表达对屈原的凭吊和自己的爱国情怀。(2分)借景(物)抒情:榴花不似舞裙红,表达如今的失意与痛苦;“满帘风”显示出作者无人理解的痛苦悲凉之情。(2分)
(2)不同:表达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与敬仰;表达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感;身世漂泊的感慨。(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1.请简要分析“戎葵”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4分)
2.请概括这首词所抒发的作者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①以戎葵的向阳特性比喻作者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2分)②赋予戎葵“凝笑”的表情,变无情为有情,以此映衬作者自己豪迈旷达的情怀。(2分)(意思相近即可)
2.①对身世漂泊、事业无成的感慨。②无人理解的凄凉。③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感。④对屈原的缅怀。(每点1分)
简析
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宋朝南渡后,高宗听信奸臣,实行屈辱投降的卖国政策,以致国事日衰。词人在屈原投江的湘水一带漂流,正好赶上了端午节,深刻的家国之恨让他感事生怀,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词人端午节怀念屈原,忧叹时局、自伤流落故作此诗。词开头两句说端午节匆匆来到,只是身在天涯只有靠朗读《楚辞》以消磨节日。“榴花”三句,写南渡后歌儿舞女仍不知词人咏《楚辞》之意。下阕自伤身世,本想承担北伐中原、匡扶宋室的大事,但无法实现。这正是最堪伤心处,于是天天借酒浇愁,年复一年。且将酒浇到江中,与屈原亡灵借酒勾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640204.html
相关阅读:《隋书?皇甫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清史稿?汤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吴汉何尝杀妻阅读答案
叶梦得《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