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
诗词鉴赏考查情感的五种设题模式及答题要领
在
18
套高考语文试卷中,
共有16
套试题将“
诗歌鉴赏”
考查焦点对准了“
情感”
。这种不约而同的变化似乎显示了命题者已从浅表的技巧鉴赏又回归到内在的品质鉴赏;当然,
也暗合了高中生的学习和阅读规律,
毕竟诗歌鉴赏重在理解感悟。这16
套试题中诗歌的情感,
既有壮志难酬的愤激悲伤,
也有羁旅漂泊的愁思孤独;既有空闺寂寞的相思之苦,
也有好友惜别的难舍难分;既有玩赏山林的游览之乐,
也有归隐田园的随遣而安,
真可谓“
人生百味皆入诗,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细斟慢品的同时,
这16
套试题考查情感的五种设题模式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就结合
高考语文试题来谈谈考查情感的设题模式及答题要领。
一、“
情感概括”
式提问
这种题型相对比较传统,
设题方式一般为“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或“
抒发了哪些情感”
。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规律是分四步:仔细通读全诗、揣摩题目注释、抓住核心意象、领悟感情倾向。古典诗歌中多有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
如“
喜”“
悲”“
怨”“
恨”“
愤”“
忧”“
怅”“
思”“
想”“
独”“
忆”“
怀”“
寂寞”“
伤心”“
惆怅”,
抓住这些词语,
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
明确诗人“
喜什么”“
悲什么”
或“
忆谁”
等,
就可找到情感的指向,
进而归纳概括出诗人的情感。
例1
、
全国Ⅱ
卷第12
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
酒阑③
无奈客思家。
【注】①
本诗约作于皇祜元(1049),
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
见两童子在下棋,
于是置斧旁观,
等一盘棋结束,
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
酒阑,酒尽。
(1)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题思路:“
路暗花迷”
一句中“
暗”“
迷”
就极富主观色彩,
表露了诗人此时此刻视野暗淡,
心绪迷茫,
结合注释可知,
这种“
梦里心情”
皆因仕途失意所致,
而“
无奈”“
思家”
等词语则直接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思乡念家之情。
参考答案:①
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
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高分支招:揣摩核心意向的冷暖色调,结合表露情感的词句进行“
定向”
概括。
二、情感的“
自主探究”
式提问
随着新课标高考的闪亮登场,“
探究能力”
也越来越受重视,
不仅在文学作品阅读部分中多次出现,
就连古典诗歌鉴赏也留下了它的踪迹。命题者往往选取一些内涵相对蕴藉、情感较为丰富、主旨较为多元的诗歌来设题考查。做好这种类型的试题,
除了情感归纳概括所需的四个步骤以外,
还需要考生结合情景关系(
如借景抒情等)
、情理关系(
如托物言志等),
再围绕诗歌的“
意象选用”
、“
遣词造句”
、“
典故寓意”
以及“
形象”
、“
意象”
、“
意境”
等进行深入探究,
来发掘作品中相对蕴藉婉曲的情感。
例2
、
北京卷第13
题: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①②
题。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
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
,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
枳棘②
栖?鸾③
。且复归去来,
剑歌行路难。
注:①
徂晖,落日余晖。②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
?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
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
(2)
结合全诗,
简述结尾句“
剑歌行路难”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考生在初中时都已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
对李白那种壮志难酬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愤激都有较深刻的体会,
而这首诗恰是和《行路难》同一时期的作品。再结合本诗,
无论是“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还是”
荣华东流水”,
都很容易看出诗人前途茫茫、人生短暂的感慨,
而“
梧桐巢燕雀,
枳棘栖?鸾”
一句正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参考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高分支招:知人论世,合理假设,围绕“
意”“
境”
小心论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575957.html
相关阅读:诗歌鉴赏《早寒有怀 孟浩然》答案
朱熹《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诗歌赏析:杜甫《南征》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逢病军人》《河湟旧卒》比较阅读答案
《并州路 李宣远》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