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延赏,中书令嘉贞子。大历二,拜河南尹,充诸道营田副使。延赏勤身率下,政尚简约,疏导河渠,修筑宫庙,流庸归附,邦畿复完。是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庐,已其逋债,百姓遂安。以故,岁凶而无怨者。数,改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西山兵马使张?以兵入成都为乱,延赏奔汉州,将戍将讨之。是月,斩?及同恶者。先是兵革屡扰,自天宝末杨国忠用事南蛮,三蜀疲弊。其后崔宁复侈靡,故蜀土残弊。延赏薄赋约事,动遵法度,仅至庶富焉。建中末,驾在梁州,倚剑南蜀川根本。贞元元,以宰相刘从一有疾,诏征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赏与李晟不协,晟表论延赏过恶,改授左仆射。初,大历末,吐蕃寇剑南,晟领神策军戍之,旋师,以成都官妓高氏归。延赏闻而大怒,即使将吏令追还焉。晟颇衔之,形于词色。三正月,会浙西观察使韩?来朝,?尝有德于晟,因会宴说晟使释憾,遂同饮极欢,请晟表荐延赏为相,晟然之,于是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延赏当国用事,晟请一子聘其女,延赏拒而不许。晟谓人曰:“武人性快,若释旧恶于杯酒之间,终欢可解。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无几,延赏果谋罢晟兵权,时议非之。贞元三七月薨,六十一,赠太保,赙礼加等,谥曰成肃。史臣曰:延赏博涉经史,达于政事,然以私害公,罢李晟兵柄,非守正中立者也。(选自《旧唐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尚简约 尚:崇尚B.又何限于彼也 限:限制C.晟颇衔之 衔:怀恨D.因会宴说晟使释憾憾:遗憾5.表现张延赏达于政事的一组是①流庸归附,邦畿复完 ②岁凶而无怨者 ③斩?及同恶者④延赏薄赋约事 ⑤领神策军戍之 ⑥延赏果谋罢晟兵权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延赏关心百姓,堪为能吏。他在河南尹、各道营田副使任上,同情流离失所的百姓,为百姓着想,因此百姓安定,很多逃难的百姓归附到他的治下。B.张延赏能于治乱,文武兼备,在成都任上,面对张?的兵乱,他奔赴汉州,率部讨伐。张?及同党被斩杀后,合理安排善后事宜,蜀地成为皇帝的依靠。C.张延赏与李晟关系不睦。李晟表奏张延赏的过失使张延赏被降职,导致二人关系紧张。而李晟携官妓回师、张延赏派人追回的事使二人矛盾升级,势同水火。D.张延赏心胸不够宽广。李晟在韩?劝说下真心与张延赏和解,而张延赏却没能展现一任宰相的胸怀度量,甚至谋夺了李晟的兵权,被时人和史家视为不足。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庐,已其逋债,百姓遂安。(5分)(2)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5分)答案:4.D(憾,怨恨)5.B(③是写张延赏武功方面的成就。⑤是李晟事。⑥表现张延赏无度量。)6.C(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李晟携官妓回师引发的冲突是二人不睦的起因,后来李晟对张延赏的不满表奏使二人势同水火。)7.(1)(张延赏)就(让人)准备了船只送他们回去,并让官吏为他们修葺房屋,停止追收他们欠下的债务,百姓们就安定了。(“具”“俾”“已”“逋债”各1分,句意1分)(2)文人难以触犯,虽然(或“即使”)在表面上修好和睦,却在内心积蓄着怒火。现在不答应婚事,是还没有忘记嫌隙(仇隙)啊。(“犯”1分,介宾后置“修睦于外”“蓄怒于内”各1分,宾语前置“衅未忘也”1分,句意1分)译文:张延赏是中书令张嘉贞的儿子。大历二,被任命为河南尹,充任各道的营田副使。张延赏为官勤恳,是下级的表率,为政崇尚简明,疏通河渠,修筑宫庙,于是流民多来归附,辖地又逐渐恢复完整。这一天旱歉收,百姓有逃荒到其他地方去的,有的官吏就把他们抓起来。张延赏说:“食物,是人所依赖生存的东西,到那里去可以生存,能够使我们的百姓存活,又为什么要限制他们到那里去呢?”(张延赏)就(让人)准备了船只送他们回去,并让官吏为他们修葺房屋,停止追收他们欠下的债务,百姓们就安定了。因此,虽然成不好却没有抱怨的百姓。几后,改任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西山兵马使张?(fěi)率兵攻入成都作乱,张延赏奔赴汉州,督率戍守的将领讨伐张?。这个月里,斩杀张?和跟他一起为恶的党羽。在这之前,兵乱多次侵扰蜀地百姓,自从天宝末杨国忠在南方蛮地主政以来,三蜀地方疲弱破败。此后崔宁又奢侈靡乱,所以蜀地更加残败困乏。张延赏减收税赋,简明政事,行事遵守法度,蜀地几近繁华富庶了。建中末,圣驾在梁州,把剑南蜀地当作国家可以依仗的根本。贞元元,因为宰相刘从一得了病,朝廷征召张延赏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延赏和李晟(shèng)关系不好,李晟就向朝廷上表述说张延赏的过失和错误,朝廷改授张延赏为左仆射。当初,大历末,吐蕃人入侵剑南,李晟带领神策军戍守蜀地,回师的时候,带着成都官妓高氏回去。张延赏听到后很生气,立即派遣军官,让他们把高氏追了回去。李晟因此非常恨他,愤怒之情表现在语言和神色上。贞元三正月,正赶上浙西观察使韩?(huàng)入朝,韩?曾经对李晟有恩德,于是趁相聚宴饮的机会劝说李晟,让他消除怨恨,于是李晟跟张延赏一起饮宴,极其欢愉,韩?请李晟上表推荐张延赏做宰相,李晟同意了这件事,于是朝廷重新加封张延赏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到张延赏执掌国事之后,李晟请求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娶张延赏的女儿,张延赏拒绝了。李晟对人说:“我们武人性情爽快,如果说在酒宴上消除旧怨,欢宴结束就可以消解。文人难以触犯,虽然在表面上修好和睦,却在内心积蓄着怒火。现在不答应婚事,是还没有忘记嫌隙(仇隙)啊。”时间不久,张延赏果然谋划罢免了李晟的兵权,当时的议论认为张延赏做的不对。贞元三七月死去,时六十一岁,被追赠太保,丧仪加等赏赐,赐谥号成肃。史官说:张延赏广博地涉猎经史,政事上练达通晓,但是因为私情而损害公事,罢免了李晟的兵权,不是恪守正道、立身中正的人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473647.html
相关阅读: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叶梦得《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阅读答案
吴汉何尝杀妻阅读答案
《清史稿?汤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隋书?皇甫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