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阅读练习及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
  
  5.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请对此进行分析。(6分)
  
  6.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5分)
  
  7.这首词上片写的是(季节)雨后院落周围的景色。
  
  8.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境,也有人认为本词表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请结合下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2.“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
  
  3.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4.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参考答案:
  
  5.从听觉写声:“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6.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失落情绪。
  
  7夏末(秋初),幽狭淡雅(清新)
  
  8.①苦闷、抑郁的心境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说天公殷勤送来凉雨,却含有自嘲的酸辛,隐藏着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爽,又指生活无聊,“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473635.html

相关阅读:吴汉何尝杀妻阅读答案
叶梦得《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阅读答案
《隋书?皇甫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清史稿?汤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