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全文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_______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_______
;诗中前两句由
_____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七绝诗
咏史诗
折戟
▲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提示: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
"
小物
""
小事
"
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
"
折戟
"
,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
"
二乔
"
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
《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
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
。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
“
小小
”
的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
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
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我们将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改写成
“
国破人亡在此朝
”
,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在此诗里,通过
“
铜雀春深
”
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试体会“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455990.html
相关阅读: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
《清溪行》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过零丁洋》《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答案
《菩萨蛮?宿水口》阅读答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