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阅读及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灯火要人归。

词人简介

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①此词作于除夕前五日。吴松,在吴江县,已离家不远。②禁持:摆布。 ③亚:接近。

1.请简要分析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2.有人说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5分)

3.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4.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陈廷焯的这种说法。(6分)

参考答案:

1.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故用一“怯”字(1分);因为满河打头风浪把船儿猛烈摆布,而词人归家的画船也发愁渡过石塘西,故用一“愁”字(1分)。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1分)的愁苦之情(1分)。

2.同意。突兀: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1分);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1分)。突出了归家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1分);次句描写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1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1分)。

3.(5分)首句起兴,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2分)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1分)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写出近乡情更怯的心理。(2分)

4.(6分)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分)收尾句想象一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410506.html

相关阅读:吴汉何尝杀妻阅读答案
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隋书?皇甫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叶梦得《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阅读答案
《清史稿?汤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