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曲子严伯昌②,尝以《黑漆弩》侑酒③。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④。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⑤?”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⑥,后人爱之,易其名为《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伎,唐人例有音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⑧。渠辈年少气锐⑨,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其词曰:苍波万顷孤岑矗⑩,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注释
①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初名泽心寺,至唐起称金山寺。在镇江西北长江中的金山上(金山至清初始与南岸相连)。
②邻曲:邻人。
③侑酒:为饮酒助兴。
④省郎:中书省的郎官(郎中或员外郎)。
⑤江南烟雨:元白贲《鹦鹉曲》(即《黑漆弩》)有“睡煞江南烟雨”的名句(参见本书所选该曲),故仲先有径取“江南烟雨”为曲牌名代称的设想。
⑥《念奴》曲:指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后人亦以《酹江月》为《念奴娇》词牌的别名。
⑦效颦:西施病心而颦(皱眉),里中丑妇模仿,反增其丑,事见《庄子》。这里是自谦之词。
⑧侠:称雄。
⑨渠辈:他们,指严伯昌、仲先等人。
⑩岑:底小而高耸的山。
?天竺:寺名,在杭州灵隐山南。这里指雄伟的佛寺。
?金鳌头:指金山。金山一名金鳌山。
?燃犀:晋代温峤点燃犀角,投入牛渚矶的深水中,照见底下有许多奇形怪状的水中生物,因受扰而不安。
参考译文
浩渺万顷的苍波之中,一座孤峭的山峰拔空而出。这一大片雄伟的佛寺,竟在水面之上构筑。金山像一只巨大的金鳌,伸头接受江水的灌注,满满数口,就把江山间的绿色尽行摄入。那水底下的蛟龙担心被游人窥见面目,兴风掀起排空的怒涛,大如一间间巨屋。横七竖八的船只在夕阳下踏上归途,对此我毫不在乎。我可得好好享受一下这生平未见的壮观,得一回真正的满足。
赏析
金山原在长江之中,后因泥沙积淀而渐与江南接近,到清康熙时才同南岸毗连。山上的金山寺,殿阁楼台层层相接,覆盖山体,故素有“金山寺裹山”之说。本篇起首两句总写形势,就着重强调了“水上天竺”的寺院特色。“万顷”同“孤岑”在形象上是一组强烈的对照,“孤岑”后接一“矗”字,又使两者形成了平面与立体的比较。“苍波”与“天竺”再添一重对照,前者苍茫浩瀚显示着大自然的浑朴,后者则金碧辉煌集中了人工的杰作。所以整个画面匹配和谐,高下有致。将金山寺安置在“苍波万顷”的浩莽背景上来表现,不仅增添了寺院的庄伟感,也使作者的游兴一开始就处在雄豪的起点上。
金山远望状如金鳌,故有金鳌山的别名。金鳌昂首,屹立中流;大江东下,苍波浩荡;这期间在动静上是一组鲜明的对比。金鳌山脚伸入江中,江水冲刷激荡,诗人不说江浪拍山,却逆向地说是以山受水,“满咽三杯”。山上林木葱茏,在色彩上特别醒目,诗人又形象地说这一片浓绿是“金鳌”从周围天地索来,乃“吸尽”江山精华的结果,使“浓绿”与“苍波”的视觉分别更为突出。这种化静为动、反客为主的写法充满气势,确立了金山寺在整个画面上的中心位置。
从作者对风景的礼赞立场来看,他这番“游金山寺”较为特别,乃纵舟巡江,眺望观赏,而无意入寺随喜。下片即叙及自身的游况。金山高峙,倒影落在水面,黝黑沉邃,深不可测。江风骤起,波涛大作,水石相激,浪峰竟如高屋一般掀上落下。诗人的奇想又与寻常不同:这该不是水底的蛟龙担心游人燃犀窥觑,而故意兴风作浪吧?这虽是实景下的联想,却也隐含金山寺为藏龙卧虎、鲸?鳌吞之地的意味。金山寺风光的壮丽雄伟,感染了诗人,激发了他快游江山的豪情。所以纵然风急浪高,归棹纷纷,他却并不急于回家,而是任舟船在夕阳下继续飘荡。末句表流连的原因是“待偿我平生不足”。这里的不足,指的是豪旷的情兴与快意的游历。平生的不足都可于此时此地得到补偿,这就总结出了金山寺风光的非凡魅力。
这支小令选择了典型的画面,浓墨重彩,气象豪纵;奇景快游,相得益彰。全曲八句始终将金山寺同寺下的长江结合在一起,这同他游览的方式有关,却也因此借得了大江雄劲的气势。从曲文前的小序来看,作者抨击了当时曲坛“用力多而难为工”、“笔墨劝淫”的现象,说明这支小令正是在创作艺术风格上别开生面的一种尝试。早期的上层文人染指散曲,多作柔靡之声,即使提倡“以词为曲”,曲辞也取宋词婉约派的一路。本篇却取劲健豪放一路,所以在散曲作品中别具一格。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1325083.html
相关阅读:《并州路 李宣远》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早寒有怀 孟浩然》答案
诗歌赏析:杜甫《南征》参考答案
朱熹《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逢病军人》《河湟旧卒》比较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