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隋)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藏马二万余匹。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愚臣狂狷,辄以死请。”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感卿此意,良用恻然。今从所请,以旌谏诤。”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候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秦、陇盗贼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有众十余万。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通候其无备,简精甲夜袭之,贼众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虏男女数万口而还。
炀帝幸江都,令通镇长安。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既而义师济河,大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或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高祖曰:“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寻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转工部尚书。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竟:竟然
B.遂进兵南寇进:进犯
C.既而义师济河济:渡过
D.每自摩其颈摩:抚摸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竟”,副词,此处意思为“最终”。巧合的是2011年的一模A项考查的也是“竟”(帝竟从安议竟:竟然)。有点难度的字是“摩”,古汉语中有“抚摸”的意思。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一直采用的是查字典的方式,即给出词义解释,要求考生根据语境判断其解释的对错。所以,解答该题第一原则就是语境原则,即把该字或词放到上下文中进行分析比较,本题放回原文,很容易判断的。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朕之不明,以至于是命释之,授兵部尚书
B.擢为右武候车骑将军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
C.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每自摩其颈曰
D.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C项均为代词,相当于“他的”。A项前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后为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他”。B项前为动词“做”,后为介词“替”。D项前为介词,相当于“因为”,后为动词“认为”。
3.下列对内容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派屈突通检查陇西放牧的情况,结果查得当地官员隐藏马匹,文帝大怒,要将太仆卿和一千五百多管事的官员处死。后经屈突通力谏,文帝免除了他们的罪责。
B.刘迦论造反后,屈突通发兵征讨,最初表现出怯意,后来才在刘迦论无备的情况下,调用精兵击溃贼兵。
C.屈突通听说洛阳被义兵占领,于是率军去救,被降将桑显和及刘文静副将窦琮、段志玄等追擒,送至长安,太祖以其忠贞,仍授其兵权。
D.突通不爱财货,为高祖称赞,又因讨王世充功居第一,被授陕东大行台右仆射一职,镇守洛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A项原文“悉达等竟以减死论”,只是免于死罪,并非全免罪责。B项“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只是诱敌之法,并非真怯。D项“授陕东太行台右仆射一职”,只是因为“又因讨王世充功居第一”,不包括前面“突通不爱财货,为高祖称赞”的原因。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不对。注意该题是选择正确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
(2)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
【答案】
(1)(屈突通)秉公执法为人正直,即使是自己的亲属触犯法律,他也不会包庇纵容任何人。(“奉公”“虽”“亲戚”“纵舍”各1分,整体1分)
(2)当时薛举的珍宝像小山一样堆积,诸将都争相抢夺,只有屈突通一点也不掠取。(“山积”“争取”“独”“无所”各1分,整体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第(1)句的容易理解错误的词是“虽”,可能由考生误译为“虽然”,注意从句意出发。“亲戚”应该译为“内外亲属”;“犯法”可以不译;“……无所……”,凝固结构,“……没有什么……”。第(2)句容易理解错误的字词是“山”、“争取”。“山”,名词作状语,译为“象山一样”;“争取”为同形词语,即山两个字,“争”是“争相”的意思,“取”是“拿取”、“抢取”等意思。“犯”,“侵犯”,引申为“获取”、“掠取”。
文言文翻译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是回到原文中,把译句放回到原文,结合上下文的含义粗通文义。第二是要有敏感度,也就是抓住得分点,就是马上意识到为什么选择这两句话来翻译,充分审查句中字词和句式特点,诸如活用、文言句式等,小心应对。第三是要进行对译,就是逐字对应翻译,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最后组合成句,注意前后通顺。
【文言文参考译文】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隋文帝命他审察陇西牧群记录,查出两万多匹隐藏的马。文帝大怒,将要处斩太仆卿慕容悉迭和监牧官一千五百人。屈突通对文帝说:“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陛下凭一颗最仁慈的心来治理天下,如儿子般对待群臣,又怎会容忍因牲畜一天所生殖的数量来杀死一千五百人呢?我很猖狂,愿意以死来请求(免除众人的死罪)。”文帝醒悟,说:“朕不明事理,才到了这一地步。感谢你的这种心意,良苦用心。现在就听从你的请求,来表彰你的直言相谏。”悉达等人最终被免除死刑来处罚。从此逐渐被信任。被提拨为右武侯车骑将军。屈突通)秉公执法为人正直,即使是自己的亲属触犯法律,他也不会包庇纵容任何人。当时秦、陇两地叛乱纷起,任命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率众十余万占据雕阴。屈突通调集关中兵攻打,驻扎在安定,一开始并不与敌交战,军中都以为屈突通胆怯。屈突通佯言要撤兵,却又派兵偷偷潜入上郡。迦论并未察觉这个情况,率兵向南进犯,屈突通等他们毫无防备,便挑选精兵连夜突袭他们。贼兵大败,俘虏了数万人回来。
炀帝临幸江都,命令通镇守长安,高祖(唐高祖李渊)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不久唐兵渡过了黄河,在饮马泉打破了屈突通的部将桑显和。屈突通很害怕,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打算从武关到蓝田赶赴长安,但大军到潼关时被刘文静阻止,不能前进,两军相持有一个多月,通又命令显和夜里袭击刘文静,显和兵败,(文静)俘虏了他的兵部兵众。有人劝他投降,他哭着说:“吾蒙受国家厚遇之恩,曾侍奉两个君主,接受别人的丰厚的俸禄,怎能在此危难之际逃走?只有以死相报罢了!”他常常自己摸着脖子说:“应当为了国家来挨别人一刀!”屈突通听说长安已被攻破,便命桑显和镇守潼关,自率主力向东,要去洛阳。屈突通刚走,桑显和便投降了唐军。刘文静派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锐骑兵和显和一同追赶屈突通于是擒屈突通押送长安。高祖李渊道:“咱们两个怎会相见如此之晚呢?”屈突通哭道:“屈突通不能竭尽臣子的节义,力量用尽到了这一地步,成为本朝的羞辱呵。愧能相王”皇帝说:“你是个隋朝的忠臣呵。”命令释放了他,并授他兵部尚书,封蒋国公,让他担任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
屈突通后来随军出战平定薛举,当时薛举的珍宝像小山一样堆积,诸将都争相抢夺,只有屈突通一点也不掠取。唐高祖闻知此事后,说:“屈突通对朝廷如此清正,从头至尾都是如此,他的名声一定不是虚传的呵。”后来屈突通兼任陵东道行台仆射,跟从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王世充被平定后,通的功劳为第一,不久被授予陕东磊行台右仆射,在洛阳镇守,几年后,征拜为刑部尚书,通自认为自己不熟习文法,所以坚持拒绝,转为工部尚书,贞观元年,授予洛州都督,加左光禄大无,第二年死去,年七十二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1248178.html
相关阅读: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叶梦得《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阅读答案
吴汉何尝杀妻阅读答案
《隋书?皇甫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清史稿?汤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