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阅读答案附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送杨山人归嵩山
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注】此诗写于天宝初年,杨山人是李白早年“访道”嵩山时结识的朋友。
杨山人:姓杨的隐士。其生平事迹不详,李白有《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疑另一人。
嵩山:中岳嵩山,五岳之一。
嵩阳:嵩山之南
尔:你,指杨山人。
掇(多 duo):拾取。
菖蒲: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呈紫色。

(1)首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嵩山玉女峰远离世俗的神秘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向往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口道送别而全无怅意”,请简要阐释。(6分)
答:诗歌写友人所去之地清幽宁谧,神秘高远,但开头言“我有”,好像他要去的是诗人的家,丝毫没有远离的愁绪;(2分)想象中友人归山后的生活是恬淡安适的;(2分)最后诗人设想自己骑龙访友的瑰奇场景,豪放飘逸。(2)总之,诗人表达了惜别之情,但一点惆怅之意都没有。



(1)从行文看,全诗分几个层次?请加以概括。
(2)明人胡应麟评价李白的这首诗“虽言送别,然不露愁情,一以贯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释。
(3)前人在评论本诗时曾说,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自始至终不写离愁别恨,而是用景语代替情语,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分三个层次:前四句写嵩山的瑰奇景色,五、六句想象杨山人归山后采摘仙草的活动,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要和他一起过求仙访道、啸傲山林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2)同意。前半部分写景的部分清幽高远,并以“我有”开头,仿佛友人去的就是自己的家,毫无远离的愁情;而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也显得恬淡安逸;结尾骑龙相访的神奇画面,又显得豪放飘逸。虽然传达送别之意、惜别之情,但始终没有流露愁情悲意。
(3)答 案:同意。本文中的景语,既为外在景物,也为内在感情。如前四句所写的景色清幽高远,以此抒发诗人对嵩山以及对昔日遁迹山林、寻仙访道生活的眷恋之情,同 时寄托着隐居者高洁的情怀;五、六句写杨山人归山后的恬静安适的生活,就寓有怀念杨山人和向往栖隐生活的思想感情。结尾骑龙相访的画面,显得豪放飘逸。(本诗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把送别之意,惜别之情表达出来)

赏析:
这首诗写作于天宝初年。场山人大约是李白早年“访道”嵩山时结识的朋友。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一诗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束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在朱紫盈门的境遇里,与之言行契合的只有这位杨山人,可见两人情谊之深。如今这位道合者就要离去,诗人抚今忆昔,感慨倍增。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从头至尾不写离愁别恨。写景的部分清幽高远,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恬静安适。结尾骑龙相访的神奇画面,又显得豪放飘逸。通篇紧扣诗题,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把送别之意、惜别之情表达出来。借用前人的话说,就是用景语代替情语。它所写的“景”,既为外在的景物,也为内在的感情,是“情与景偕,思与境共”的统一体。例如描绘嵩山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它的爱慕之情,就寓有怀念杨山人和向往栖隐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内。三者迭合在一起,惜别的情意,就显得十分浓烈。惜别而不感伤,一往情深,而又表现得超奇旷达,这样的送别诗是非常罕见的。它构思新奇,如镜花水月,亦真亦幻,不受通常的时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常人的思想感情所左右,更不因袭模仿,落入前人的窠臼,表现了诗作者惊人的创造力。
李白写诗还常常运用夸张的艺术手腕使描绘的对象理想化、神奇化,以引起读者想象与思慕的情趣。例如,“宅”为常见事物,并无新奇之处,可是在前面加上“万古”二字,就变得神奇、空灵而耐人寻味了。又如一轮明月挂在溪边的松树上,景物固然迷人,但若仅仅如此,诗味并不很多。诗人别出心裁,在前面冠以“长留”二字,突出意志的力量,这样人和物都发生了“超凡入圣”的变化,涂上一层神奇瑰丽的色彩,从而引人遐想,逗人情思。唐人张碧曾用“天与俱高,青且无际”(《唐诗纪事》)评价李白的诗,这八个字形象地表现了李白诗歌神奇超迈而又质朴自然的特色,是很恰当的评判。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1180160.html

相关阅读:《清史稿?汤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吴汉何尝杀妻阅读答案
叶梦得《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阅读答案
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隋书?皇甫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