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考古诗定向训练:诗句赏析题的突破训练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古诗词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一提到阅读题很多同学就特别发愁,让来帮助大家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考古诗定向训练,希望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高考古诗定向训练:诗句赏析题的突破训练
定向训练一 诗句赏析题的突破训练
1.(201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琅?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溪在滁州琅?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解析 “不知溪源来远近”一句,眼前幽静的溪水为实写;而形成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并不知道,本句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山深之处,春雪消融,琅?溪不断壮大,一路远行,一路欢歌,此为虚写。“但见流出山中花”一句,山花随溪水流出是实写;而本句又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山深之处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景象,此为虚写。此两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地写出了琅?溪的诱人景色。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注]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 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
答案 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练中点拨
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几乎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技巧、结构等所有的知识点;它可以规定赏析角度(如从炼字的角度),这时就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可以自选角度,答案的自由度很大。
诗句赏析题是一种以诗句为赏析对象的题型,从赏析角度看有定向赏析(如上面第1题)、自选角度赏析(如上面第2题)。答好这种题型,要掌握好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
①角度
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除定向赏析外,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该如何切入呢?

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内容角度,一是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赏析。艺术角度主要是表达技巧角度,另外有意象、语言等角度。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可切入的角度,所以给选择带来了难度。一般而言,要从两个角度同时切入:内容(句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语言(炼字)]。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如顾及语句位置特点,可考虑结构角度。至于具体到一首诗,到底从哪一个或哪两个角度切入,是要因诗而异的。一般而言,应从特征最明显、最突出的角度切入,类似于表达技巧中的“大中取特、多中取主”。
②效果
这是与角度相并列的答题关键词。换言之,答好这种题型,既少不了“角度”,也少不了“效果”。赏析句子之妙,所谓“妙”,就是使用了什么办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在古诗中,艺术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
③分析
“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赏析”,“赏”是指“角度”“效果”,“析”就是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
另外,要特别注意句子的位置特点,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总之,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
3.诗句定向赏析题
(1)(2011·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注 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答案 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应从诗歌的修辞手法(对比、对偶)及描写角度、感觉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重点是第五、六句,有对比,有对偶。当然,也可以从景和情之间的关系进行鉴赏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 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对比鉴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颈联对比手法的妙处,主要从分析本联内容和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两方面答题。内容上,分析运用对比手法的字句,三层对比:喜与忧的对比,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对比,“久”与“偶”在时间上的对比。作用上,运用对比层层递进,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栖禅[注]暮归书所见唐 庚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注 栖禅:惠州山 名。
“好诗全凭结句高”,请结合全诗,分析结尾句与前三句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关系。
答案 ①写法上:前三句大处着笔,是面的抒写,是浑然的整体,而结尾则是点的集中,是局部的放大。前三句是长镜头,结尾是特写。前三句是整体的大色块,结句是画中焦点。
②内容上:前三句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暮归栖禅山时,看到暴雨来时天地一片昏黑,雨过又满目青葱,处处洋溢着春天归去、初夏来临时山深林密的壮丽,色彩对比强烈,是一种整体的直观感觉,结句的“湖尽”二字不但点明“归”意,补充交代了前三句的景象乃为舟行观察所见,且让全诗画面有层次感、纵深感和流动感,而且“得孤亭”三字将读者视线拉回眼前的特写,由浑茫的整体感觉到集中的焦点画面、特写镜头,圆转自然,给人极高的审美享受。
4.自选角度赏析题
(1)(·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初见嵩山张 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答案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第四句写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清瘦”用拟人手法突出其峭拔的形象、高洁超脱的姿态。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诗人究竟是在写山还是在写自己,已很难分得清,物我融为一体,言有尽而意无穷。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注]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 云和:乐器。
试赏析“西宫夜静百花香”一句的妙处。
答案 “西宫夜静百花香”一句,既点明季节,又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运用反衬手法,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愤。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①遣心二首(其一)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②。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 ①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②赊:渺茫。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出”,写鱼儿的欢乐;“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造句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古诗定向训练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ci/1036222.html

相关阅读:《并州路 李宣远》阅读答案
朱熹《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早寒有怀 孟浩然》答案
诗歌鉴赏《逢病军人》《河湟旧卒》比较阅读答案
诗歌赏析:杜甫《南征》参考答案